他剛才竟然在和王孫說話?
這時農人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強拜見王孫……”。
姬昱又在心中打了個寒噤。
他就知道,在說明了身份之後,他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在說明了來意之後,姬昱先給了強半鬥米,讓他轉告周邊的農人在此進行滅蝗行動,詢問有沒有自願參加滅蝗行動的農人。
強欣喜的將著米塞進了懷中,用綁腰腹的粗布帶子用力的繫住。
“王孫您放心吧,我一定會告訴他們的。”
強一溜煙的跑回邑內,姬昱看著充滿活力的強也不禁為之發笑。
“你不檢查一下我的東西嗎?”姬昱問門吏。
門吏恭敬的站在一旁。
“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我早就聽聞了您一路上救助百姓、滅殺蝗蟲,面對您這樣的君子我沒有檢驗的理由,也不會收取您的過路費,只希望您一路順利,不會遇到阻礙。”
“放心吧,我這樣的人是不會遇到阻礙的。”
在進行報備之後,幾乘馬車裝著一袋袋半斗的糧食和一眾鴨禽走入了鄉邑。
此時的強興奮的張揚,路上遇見人都會說“王孫真是一個大君子!他來這裡滅蝗了,跟他的人都有糧!”
一時間,原本寂靜的鄉邑開始熱騰,許多人開始振臂高呼,現在的他們無比的渴望糧食,送糧食的大好人進鄉,他們怎麼能夠不歡迎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在一處空地上,姬昱聚集了鄉邑中所有人,一共四百七十六人,其中孩童佔據了一半,只有少數的老者,剩下的都是年輕力壯的農人或是農婦。
連強也帶著他一家六口趕到此地進行滅蝗工作。
好在姬昱購買的米足夠充裕,不然還真不夠發放的。
一旦涉及到群體,就算是每人發一小部分,可聚集在一起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要不是姬昱財大氣粗,估計也少有施捨者會像這般以勞作換取酬金。
一人半鬥米,合併起來就是兩百三十八斗,於後世的換算是六百多斤;要是發兩次,就相當於一次進行滅蝗行動就要用去一千兩百多斤的粟米。
試想一下,要是有人貪圖那龐大的數目累加起的錢財,就算每一份剋扣一少部分,累加起來也是一筆不菲的錢財,也難怪總會有人趁著災難想要發一筆國.難財。
其中的利益讓這些人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謀利者能夠為了一倍的利益而犯法、兩倍的利益而殺人、三倍的利益而不擇手段;況且在他們的眼中,農人所代表的底層只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一個人想要壓榨自己的工具,又會有什麼憐惜的情感呢?
只有道德崇高的人才會捨棄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不巧的是姬昱就是要做道德崇高者。
先秦時期,一斗粟米相當於2.6斤,一石為26斤,一個五口之家全力務農種植百畝收成150石。之前說過相當於現在29畝地)
斗的斤數大致演算:先秦2.6斤漢為4斤唐朝6斤宋朝12斤明朝為18斤
一年上繳15石什一),要吃掉90石,原糧搗碎外殼應當剩下900.6,可食用部分為五十四石,也就是一人吃十多石,一年才吃281斤糧食,所以大多數庶農都處於半飢餓的亞健康狀態,也難怪鬥不過吃飽了的強兵。
粟與米之間的大小單位的比例關係為5∶3的大小石之分。
五口之家剩下了45石,30石換錢,留15石餘糧,一年下來還有可能欠錢。
引用李悝的計算來推測出這些,不過李悝其實是最理想化的計算,既沒考慮家裡的意外也沒考慮官紳的腐敗,更沒考慮徭役、兵役這些事,對於現實來說也不太現實,底層人到底有多苦誰也不知道,只能知道,先秦時期要想養活一家五口之家在古代算是標配)需要耕地百畝以上才會活下去的機會。
這裡一畝是百步畝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