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寒食
不知從何開始,姬昱反覆琢磨人性。
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也終究得其一些所以然。
人都是有陰陽兩面的,也有獸性和人性之分。過度的惡知會使得人之獸性變為魔性,過度的良知造就的理性會將人性轉變為神性。
這也不是說明神性就是極好的,魔性就是極壞的。
一方陰陽如同神性和魔性之分,人性不過是其中平衡者。
魔性立於人之惡果,當人壓抑到一定程度就會滋生心魔,想要破壞、毀滅。魔性之惡根於人欲,不可杜絕。
神性立於人之善果,當人以極善之心看待事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慈悲就會變為冷漠。神性之超然在於絕對的理智,世人難以抵達。
當人超越了人類的限制,不再拘束於人類的視角,他也就成為了神。這股神性不是以人類的道理和心神就能解釋,需要物我兩空,達到絕對的理智和感性,沒有慾望,捨去人的根本,哪怕是死亡也會無所畏懼。
只要是人類能夠看懂的解釋,那就一定都是站在人類視角上的,想要超脫人身,就需捨去人慾,達成神性。
不過這神性的先置條件的要求實在過於苛責,在塵世留有執念的人都無法做到物我兩空,只要心中還有想要的,未完成的心願,都不能達成神性。
成魔容易,成神難。
姬昱藉助他的道推測出了神魔兩性,卻不會嚮往兩者其一。
他所修習的是人心之學,站在人類的角度去進行不斷說明解釋,修習心學需要紮根於實際,註定不能超脫,更別說他的執念就是改變世道,不會做到完全的斷念舍欲。
只是摸到了神性的底子,姬昱能夠更好的理解自然之道和超脫的感受。
可惜姬昱並不是佛學家,沒有深究過世尊的佛法也沒有受過的弘法的教誨,只是停留在觀測者的角度看外向,不能體會神性的超脫。
姬昱所知是站在已知的角度進行不斷辯證,站在中衡的善流之中看待事物,除去自身的思考,還要不斷的體會和在實際中感悟。
在為數不多的時間裡,他還是會進行樸素的打扮,化身吟遊詩人四處行走。
這一天的他,又戴著斗笠讓由路跟隨一併去遊歷。
周邊有些鄉邑的農人能夠認出他,所以姬昱總是想要去沒有去過的地方看一下真實的民間樣貌。
姬昱遊歷的日子也是由於鄰近晉國的寒食節,所以放了三天假,讓弟子們好好感受晉國為了介子推設立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