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仁義留名

此時已是禮崩樂壞,很少有人主張信奉周禮、遵循道德;就像之前的宋襄公,仁義為先,尊禮法,到頭來還不是被楚國打敗,成為現在的一個二流之國。

不過尊周禮,講仁義真的不可行嗎?

天下的名義終究是周室的,只要周禮不變,周室就能夠利用這一點來操控人心,只是很少會有那般見識和格局的天子,他們會畏懼各國,德行也不能傳播。

可如今有一個王孫,還真從禮義中脫穎而出,並且用著仁義的名義讓秦國退兵而去。

這一點,晉侯想不到、趙衰和郭偃更想不到。

“王孫不過適足之齡,沒有那樣的深謀遠慮,而且與他身邊的夫子有了隔閡,沒有城府的他也許只是心中遵從禮義。既然這樣,那君上您為何不能將王孫當做我晉國的賢人呢?”

郭偃本想著以溫和的手段讓王孫信服,可現在因為王孫這樣的胡鬧,他也不得不在此向晉侯正式的提出。

“請晉侯向王孫施令,讓我做王孫的夫子,拉近與晉國之關係。”

歡不禁輕笑,雙手握住郭偃那乾瘦的手掌。

“太卜,此事就交給您了,有這樣的好主意怎麼不早些與我建議。

還望您能讓王孫感受到晉國的友好,這樣對王室,對晉國都有好處。還能表明我晉國與王室的友好關係,促進兩國合作發展。將來我再尋找天下之美人,將他賜予王孫,讓周晉之誼永續啊!”

雖然話是這麼說,可年老成精的郭偃又怎麼能不知道晉侯這樣是在責備他,有這樣的辦法為什麼不早些拿出。

可惜,如果是主動收徒的話,將會折損夫子的威嚴,還會讓王孫不會加以珍惜。

就像花錢去學知識和學堂裡免費教學的夫子一樣,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在弟子的眼中,估計是花錢所學的東西更為寶貴,而不對那施手而來的東西多加珍惜。

“本來還想用利益引誘,沒想到王孫是那樣的君子,要是主動去做教習的話,少不了教一些真材實料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年老的太卜如今就被王孫的行為拿捏住了,原本在王孫昱汙名時收作弟子不僅能讓他感謝,隨意用一些高深的卜道教學敷衍即可;可現在成了他主動去授業,要是不拿住一些他的真本事,日後還讓他人以為是在藏私,從而對晉國又有不滿。

“昊天該殺的閱,盡傳授仁義道德,不教實事!”

郭偃現在算是明白了,這王孫的夫子原來是一直教導著仁義,王孫才會有著那樣高尚的德行,讓他的小心思不能得逞。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禁也對王孫有了君子的好感。

趙衰此時也拿上他從前的“崑崙之玉”,再次拜訪上河邑的王孫昱。

之前的昱說他的德行不足以佩戴這樣的美玉,可是如今他“幫助”晉國嚇退秦國,用趙衰的話來說,那就是這樣的德行怎麼能夠不佩戴此玉呢?

“一信退秦”、“郭偃收徒”、“趙衰獻玉”的故事在晉國反覆傳唱,王孫昱也從一開始的吹噓之名,逐漸的有了各種事跡的名聲,有人開始收集昱的事蹟,竟然驚訝的發現,他在崤之戰還沒有開始之前,在城門上觀看秦軍行軍的樣子就已經料到了秦軍的失敗。

這也不禁讓人引起了遐想,王孫真的有那種預知的能力嗎?王孫做了多少有利民生的德行...

這次的王孫是徹底的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不再是少部分人琢磨;有更多人開始注意到這樣一個稚子,有著非同常人的仁德。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