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有些人才會陸續的離開,才會詢問他是否配去追求真理。
姬昱現在是晉國人皆可知的智者,雖然有些人還在抨擊他的學說,可他所著的書籍和探究出的發明無不說明了他的智慧,百姓雖然辯知不了真相,可也能知道誰是晉國最有智慧的人。
那便是姬昱。
在郭偃死後,他留下的勢力也在為姬昱在無聲無息之中造勢。
當一個人的技能被人熟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固有的認知。
因為姬昱的存在,百姓會以姬昱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孩子;
庶民也以能與姬昱這樣的智者在一個國家為榮。
可名聲越大,所帶來的隱患也就越大。
他招收的這些道友們普遍性的開始質疑自己,認為在這裡學不到什麼東西。
這些心學的弟子不會因此而怪罪姬昱,只是覺得他們連簡單的知識都不能掌握,更不配追求姬昱所說的真理。
其中迫切希望得名改變世人對楚人的看法的養廣父更是明顯。
養廣父為求改變楚人之名,可在這裡學了很長的時間也不能參悟到姬昱所說的境界,心境自然而然開始有所動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學到如何改變世人的看法,現在連道理都不能帶入理解,更別說姬昱所說的真理了。
姬昱問養廣父道:“你在這一年多的時間收穫了什麼?”
養廣父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這一年多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如何思考、如何做、星空自然的道理、人應當如何追求自我。”
姬昱笑道:“你懂得這些還不夠嗎?”
養廣父愣神,他忽然發現自己也懂得許多的道理,可隨後又作出了失意的姿態。
“我雖然知道了道理,可這並不是我自己所領悟的,是您授予我的道理,並沒有達到追求真理的地步。”
“你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嗎?”
“我思考過,可有著您的道理在前,我總感覺不能超脫您的道理,所以現在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
養廣父十分難受,他想要為理想踐行,姬昱說改變的方法最好是求名,可他找不到方法,姬昱說要多加學習等候時機。
心中的煩躁讓他不思進取,鬱悶的心情在講堂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姬昱知道,他這是厭學了。
“如果覺得矛盾和不解,你可暫且放心學習之心,去自由的遊歷,一個月後你再來此我會給你答案。”
養廣父身邊的嬴叔虎也舉起了手。
“我也有不解,我能否隨養廣父一同遊歷?又以何種形式遊歷?”
“自然可以,苦修冥想,樂修同世,你們想要走出心的枷鎖,這兩者取其一即可;這是你們的劫數,參悟到了也就理解了。
你們的性子直白、勇武,可在城外的涯山靜修一月。”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