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是怎麼也想不到秦國會有攻克晉國的城池的一天。
晉國如此強大竟然會有一天被秦國攻克下一座城池。
從他在晉國的瞭解來看,晉人的兵馬充沛,而且兵士都願意聽從指揮,可這樣的晉國怎麼會給秦國攻下一座城池呢?
在暗衛的情報中,他總算知道了秦人是怎麼在偷渡之後在還沒有被發現的時候利用資訊差毫不費力的將王官攻下,而且近日還在攻打附近的郊邑。
秦人並沒有傷害城中的百姓,他們將王官的敗軍之將和晉軍關押起來,收割城裡官吏的麥子。
春秋向來是一個講究禮義的時代,就算在戰場戰敗之後,也不會擅殺高層的將領和國君,對於戰俘也是將其收作奴隸利用;至於崤之戰秦軍的全殲,大部分原因也是秦人不願意當他國的奴隸而冒死一戰。
現在的秦人攻打晉國用的就是為崤之戰報仇的名義,這樣名義合情合理,一時之間讓晉人都不想馬上調集軍隊。
根據暗衛的情報,趙衰還在朝堂上奏請求不用出兵討伐,說:聽聞他們為了此戰連能夠快速返回的船隻都已經燒燬,看來已經是冒著必死的決心。秦軍的氣焰正囂,不能在此時攻打;而且此時他們佔據城池,有著城牆的庇護一時之間也無法取勝,現在出兵只會更丟顏面,倒不如給秦伯任好一個面子,等他氣都撒完,就自然的退兵了。這樣還不用損失過多的兵馬。
晉侯歡應許了趙衰的建議。
而這也就導致了王官城內百姓叫苦,晉軍此前無敵的威名在此刻瓦解,同樣的打擊了晉國上下的傲氣。
城裡沒有謀略的國人和城外不解的郊民紛紛開始質疑現在的晉國,為什麼不去王官解救同胞,為什麼不出兵討伐?
只有卿大夫們才能明白,秦人此刻是不可阻擋的。就算他們出兵,可此次面對的不是在戰場而戰,而是秦人已經佔領了王官,要是他們一直龜縮不出的話,那晉人就真的成為了天下人的笑柄了。
他們現在能做的,只有忍受國人的唾罵,讓自身的脊骨受國人的攻擊。
這樣的情況讓昱感覺到了機會。
一個沒有夫子在他都察覺到的機會!
秦人此戰是為了在崤之戰之後雪恥,而晉人的不作為雖然讓他們得到了快感,可是這樣終歸沒有得到名義。
這裡又不是他們的地盤,他們是要離開這裡的。
可既然他們沒有名義在,那作為王孫的昱那就可以讓他們有名義!
昱在向夫子請示之後,開始書信。
昱選用的是剛製成的竹簡,上面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見字如面,秦伯親啟。
秦伯您好,我是王孫昱,我們已經有很久沒有見面了,不知道您的身體近來可好?
我聽聞到您親自出徵只為讓秦國雪恥,這讓我對您很敬佩。
可是大多晉人都是無辜的,他們沒有參與到戰爭之中,而您卻要佔領他們的城邑,這是不道德的。
我聽聞,有德行的人會將他的仁德傳播給百姓,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您能愛護秦國人,為何不能愛護晉國人呢?
君子和小人都會考慮自身的利益,可君子做事考慮是否在道德大義上,如果不在,就會棄而舍之。而小人做事只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您要做的是君子而不是小人啊。
雖然您對晉國有仇恨,可是不能將這樣的仇恨施加在百姓的身上,現在王官和郊邑的百姓會因為這樣而畏懼您,昊天也會因為這樣而不待見您,到時候就算進獻再多的祭品也會讓天神憎恨。
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君主要先團結百姓,然後再取悅於神明;百姓和睦,天神才會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