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創造了兩種書本的裝訂方式,膠裝和線裝。
將內容紙張用手抖落整齊,用加熱過的樹脂膠在底部均勻的抹刷均勻,因為沒有機器能夠壓緊,所以用到了姬昱之前製作的夾子夾緊左右和上方,這才能夠將書本抹上熱樹脂粘連,趁著沒有冷卻之時再將封面放上去,這就是書的膠裝。
膠裝的硬紙封面的長度是兩倍的紙張寬度加上厚度,厚度要在壓緊的情況下才能夠準確。
不過膠裝暫時還沒有做出更合適的工具,在製作的過程有一些缺漏就會出現書本不整齊的情況。
相較之下線裝的方式就簡單明瞭。
只需要用尖銳的長針將分好內容的紙張打孔與紙張大小一致的封面一併穿針引線縫製好就可以了。
這樣製作的書本簡單又能重複利用,所以不及膠裝的美觀,可在沒有條件的此時卻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有著膠裝線裝的技術,昱就能夠用於區別貴賤之分。
給貴族的書本自然選用更為精美的膠裝,而線裝這樣的書本則是為了普及而制。
他看懂了人是有貴賤之分的,如果只是統一的東西,那貴族為了彰顯出他的特殊進行壟斷,而姬昱將書本也分階級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將書本面向大眾。
貴族有了膠裝書,自然能夠說明出他的身份和地位。
而普通計程車子用線裝書他們也不會在意這樣的小道。
為了更好的區分,姬昱把精細的封面紙用作於膠裝,而線裝的硬紙則是普通的草皮紙。
雖然可以印製已有的書籍,可姬昱的志向可不止如此。
他在睡夢中經常思考是引用於傳播思想還是用於試探晉國當權者的態度。
傳播思想可以自由的編寫,而要是與晉國交好的話則可將這樣的技術傳給晉國,這樣書本的推廣和普及也會更為便捷。
將技術交給國家自然能夠更好的推廣並且不用擔心。
昱在洛邑的時候就將造紙的技術交給了他的父親。
可...這是在晉國。
姬昱沒有傻到把自己的技術交給他們,這樣他連能夠談判的資格都沒有了。
對此他想到了一個良策。
將線裝的方法普及大眾,因為這本來就沒有什麼難度。
而他要做的,也只是堅守住印刷和膠裝而已。
雖然他也想將這等技術傳播,可之前田肥的失敗已經告訴了他,這個時代不是隨意能夠創造。
要是他沒有王孫的身份,在造物的一開始或許就已經不屬於他了。
姬昱打著哈欠,夜間起身再睡回籠覺顯然沒有養好精神。
“真是無語啊,我連裝訂的方法都完善了,可還沒有準備好要寫明的內容。
第一本書不能隨意啊,該寫一些什麼呢?”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