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四章 明悟知行

大槐樹下,這裡曾經是刺客因為不忍心殺害姬昱而撞樹自盡的地方。

樹下有著一塊木碑,上面寫著“無名氏之墓”。

在旁有著栽種過的花,要是放上後世的照片,還真有幾分樣子。

昱在樹下倚靠,聽到了自然的風聲和孩童們在遠處的嬉戲之聲。

“天道的法則無拘無束,孩童的心思純淨善良,這是多少人所追求不到的啊。”

他在樹下正拋去以往的假仁假義,在悟知行之後只有一個想法。

真知真行從良心,知人知道改天下。

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仁者,可在此刻,他正在轉變為仁者。

姬昱也不是天生的賢者,要不是有著來自後世的知識,他估計也不會借用聖賢的話在這個時代成為“賢”,也正是因為他有著“局外人”的智慧,他才能夠超出時代的限制。

可也因為他是局外之人,對大時代的人總不會抱有真摯的感情,所行的仁義和德行也多為利己,雖然能夠知道其中的道理,可是他也就僅僅只是知道。

在以往,他的知行並不相稱,他有著讀書人的高傲、也有身為貴族俯瞰的偏見,他所依靠的也只是天生的身份背景和來自後世的智慧,也因為這樣的高傲,他在知行和道的門前一直徘徊,不得入門,可一朝得悟,昱也就隨之放下了無形的包袱。

那是每一個人心中固有的包袱,讀書人為了他拼命的苦讀,不在乎書中的真理,在乎其書的價值。似乎讀書人因為讀書這一門路就能夠穿上長衫,擺脫庶人的階級。

士大夫也因為那樣的包袱拼命的爭奪,也只是為了爭奪一個價值。

人心中固有的包袱在阻礙著人的發展,昱也因為包袱整日思索如何與晉國鬥爭受利,如果用適當的利益去改變天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因為那樣的包袱,姬昱在以往就算讀了再多的書,也不能夠踏進道的大門,利益和成見在用力的拉扯他。

正所謂求利者無緣於道就是如此。

如若為了利益而讀書,那讀書就只是為了價值,而不在乎書的本身,哪怕書寫得再明白,也會受限不得其解。

如若為了利益而求官,那作為官吏也只是為了價值,而不在乎官職本身的職能,哪怕為官在表面做得再好,也只是虛偽。

這樣的假讀書、偽君子,都是沒有施行知行之道,沒有透過良知本身的知去施行,更別說得到真知了。

讀書人知道書是好的,要向書中學習。可有些環境下,周圍的人都會告知書生,不讀書就要當做庶人;在這樣利益功利的話語摻和下,原本的知行就沒有做到,也不符合知行合一。

姬昱在樹下,長長的吐出濁氣。

他正在排空心中帶有的私慾,私慾會影響到他追求這樣的道。

深秋的風吹下槐樹少有僅剩的花朵。

槐樹一般都是五六月開花,可因為晉國今年的氣候有所推遲,再加上姬昱的侍衛偶爾澆水,讓這顆大槐樹反季開花。

樹上已經不見花芽,顯然落下的花朵已經是最後一簇。

花落在了姬昱束髮的頭頂,不由惹來發笑。

“本以為蘋果樹下牛頓悟道只是虛傳,沒想到現在有了槐樹落花,姬昱悟道。”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