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七章 心學開端(上)

楚生低下了頭,他知道他們的國家在他國之評不是很好,在卜二說明楚王商臣所行的惡之後,他更是在不斷反思。

像他這樣的人,真的能夠追求心理嗎?楚王都不仁義,作為臣民的他還有什麼仁義可言?

心學弟子這次的遊行失敗了,遇到無權者他們還能夠勸,可遇到這樣的貴族,他們所追求的道就好似成了笑話。

他們相互傾訴著苦楚,都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到底是好還是壞。

王孫說過知行合一,他們就是在踐行他們所學的心學。

心學說:德之體要從良知而祛除私慾。

可他們沒有因此而感悟,反而更迷茫了。

弟子們都沉默不語,失魂落魄地走向上河邑的方向。

他們失敗了,可找不到理由,想去找王孫問個清楚。

一行人就搭乘著馬車再次來到了上河邑,今日不是講道的日子,可他們想要在此詢問姬昱他們所做有沒有意義。

所幸今日的姬昱還是宅在家中。

姬昱聽聞了他們的到來,整理好衣物出門迎接眾學子。

心學弟子們在客席而坐,臉上並不喜悅,都是愁眉苦臉。

“你們遭受到了挫折,現在準備放棄學習心學嗎?”姬昱問道。

學子們喜愛著心學,心學有著許多的道理,更揭示了人因何而存,他們只是對自己迷茫。

“不是的道長,我們沒有放棄心學,只是從行動中感受到了迷茫。楚國來的道友受到了侮辱,我們也被卜氏三人的言語所中傷,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了。”

有個晉生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道出,姬昱這才明白了他們原來是在實踐中遇到了困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人心本來就不是一致的,勸人行善卻有其道,不過所處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那心中的認知自然也不會相同。

既然不同,自然會反對你們所施行的道理。

就比如說我,不同的人看待我也不盡相同。

有人尊崇學問,見我有著道理,便將我視為高貴的長者一般供奉,過分的畏懼我。

有人覺得我所提倡的道理和學問太過理想,便認為我學問不精,又沒有爵位和官職作認證,就將我當做癔人,過分的厭惡我。

有人覺得我所說所做有大道理,將我當做聖賢,過分的信奉我。

你們想,如果有這樣三個人在我面前,都會有什麼作為?”

心學弟子在客席開始討論,他們其中就有著過分信奉心學者,被人批判更是不知如何應答。

秦生說道:“我如果是一個愚昧的庸人,只知道柴米油鹽,對於比我高貴的讀書人自然有著畏懼,也更畏懼將帶有思想的書籍傳播給世間的王孫。”

姬昱在此否認:“這不是庸人的錯,而是他們的勞作不能夠滿足自身的生活;如果一個人都吃不飽飯,他有什麼心思去思考大道理呢?”

弟子們若有所思,他們自然也知道那些庶人沒有他們這般的家境,也不懂字,每日為生計發愁,自然無暇追求道理。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物質生活都不能滿足還怎麼追求精神生活。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