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慚愧的低頭,原本低頭的書生更是無地自容。
一時間,鴉雀無聲。
姬昱只能感嘆:校園暴力不可取啊。
為了擺脫這樣尷尬的場面,楚生主動問話。
“我不是一個有大仁大愛的人,我也想得道,是不是就要去主動受難?”
隨著楚生之問,現場的人又抬起了頭,也同樣不解。
在場的書生很少有發自真心能夠愛他人、愛世間的,所以楚生之問也算是為他們而問。
“我向來是不推崇苦難的,苦難也不值得歌頌。
文王被囚禁而作周易,有著沉鬱頓挫的痛苦固然能帶給人動力,可不是誰都能夠在困境之中找尋到真理。
而且我說明的劫法並不是主動去尋找苦難,而是戰勝自身遭遇到的困境而造就自身的達觀不屈的品性,就如近日以來有難為之事一直困擾,將其解決並且從中思考獲利,這就是磨礪的真意。非是一開始就找尋大的苦難來摧殘,而是從小到大解決不同的難題啊。
百里奚可以說就是近乎劫法能夠入道之人。他磨礪半生於七十拜上卿,這不一樣也是符合劫法嗎?劫遇並不是強求,而是心中的困惑,有了心中的困惑,就有了劫。百里奚應劫而有大毅力,這就是你應該學習的人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人似懂非懂的點頭,直到有人問到其中的成語是何意,姬昱才反應過來跟他們解釋。
晉生在此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什麼都不做是不是就沒有劫了?那我也近乎道也。”
左右的人都大笑起來,昱也沒有因為這樣的開玩笑而有所生氣。
“劫由心而生,有心就有劫。什麼都不做固然沒有要事,可週圍人的恥笑、家人的不理解、父母的贍養、妻兒的開支、家中的收入來源,這些都是劫,一個人沒有劫是不可能的。”
晉生沉默了許久,他似乎也想到了要是不去做事的話,連生存都有了問題,更別說得道了。
“您說過因為知識的增長和看到了心的存在才得道的,為何我們不能用這樣的方法?”
“我得道也是因為德法和劫法讓我頓悟,才有了對道的理解,並不是只是單純因為知識的增長。你只看到了我得到的好處,卻沒有看到我為了追求這樣的道而走訪過多少的鄉邑,思考過多久,我得道更多是因為看到了道。
悟道也需要機遇、心態、智慧,如果只是因見到他人得道而去復刻他人的道路,其中的理解盡不相同,自然不會得道。”
姬昱還是有所保留,因為他沒有說到閱歷。
他原本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雜亂的時代,那個時代有著很多真理;昱只不過是在如今純真道德的時代領悟整理了後世的道理,有了自己的理解,說到底都是建立在他的認知之上。
要是認知不足、閱歷不豐,就算給世人那些聖人之書也未必能得道。
可姬昱還想給這些讀書人留給念想,讓他們追求道。
如果一開始就說明得道的門檻非常高,那就不會有很多人去踐行了。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