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寒食

介子推是在晉文公流浪之時跟隨他的賢人,因為晉文公躲避禍亂流亡期間長久沒有吃食,一直跟隨他的介子推為了文公能夠存活,在晚上瘸著腿將“討”來的肉菜湯獻給文公和隨行的賢人,並說這是好心人送來的肉食。

在晉文公吃完之後,介子推終於承受不住暈倒,趙衰、狐偃一眾才發現是他自願割股啖君,自此之後,晉文公許諾將來要是成為了國君,將會給予他高官爵位,可介子推都拒絕了。

他不願以此換得豐厚的俸祿,只願晉文公能夠存活下去,這便是他作為追隨者的意義。

可在流亡十九年後的晉文公,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丟棄了他流亡以來一直枕睡的席子,也沒有許諾之前立下的承諾。這個時候的賈佗和狐偃都在向晉文公討要封賞,好面子的介子推不想爭名,便沒有提及,也因此不受重用。

介子推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又不願讓晉文公承受不守信義的汙名,便辭官獨自揹負老母上綿山隱居。

再往後,有心人在晉國挑起介子推曾割股啖君侍奉晉文公的故事,暗諷晉文公不會做人,不讓有德行的人擔任高位。

這時的晉文公才幡然醒悟,派遣大軍在綿山搜尋介子推回去做官,可找尋了一天,都沒有找到;狐偃建議晉文公放火燒山,只要起了火勢,在山上的介子推一定會下來避難,到時候再請他回去做官就可以了。

晉文公找人心切,沒有多想就讓兵士在山腰處放火,沒想到山林的大火一連燒了三天也沒有停息,後來還是兵士不斷搜尋,才在一顆枯乾的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焦黑的屍骨,他還用身軀護住柳樹,在柳樹的樹洞中,留著的是他的一片衣襟,上面有著他死前的血書。

因禍就錯的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就在他發現他屍骨的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當做寒食節,在這一天禁止煙火,食用寒食,以寄託哀思之情。

寒食自然也不是生吃,而是吃昨夜做好的食物和一些米餳。

在這一天,也沒有百姓會出來販賣菜果,連城中的食肆都暫停營業,因為今日禁止煙火,很多產業也遭受遏制。沒人會冒犯國家的忌諱,百姓在這一天都不會生火做飯,就連沐浴都是去河邊或是用冷水清洗。

這一天也是沒有煙火氣的一天,百姓不生火,除了照看種植的黍稷,只能在鄉邑閒聊或是做些雜工。

對庶農來說,寒食節在精神形式上只給他們帶來珍惜糧食的感受,不會想到煙火帶來的傷害。

姬昱乘馬車帶著小由路行至絳城的城西,城外的鄉邑大都沒有見過姬昱的樣貌,在合適的範圍之內,這裡與城北也更近一些。

身份和居住地的因素限制,讓姬昱不能自由遊走在各地,在蝗災到來之際,要不是有著趙盾的擔保,以他質子的身份是不能走出絳城治理範圍之外的。

在晉國的都城很難看到作亂犯惡的情況,在城南就有大量的兵馬駐紮在外,因而絳城的百姓表現得彬彬有禮,也不像落後的地方說話含糊不清;說到底這裡還是晉都,有著晉國最豐厚的條件,在這裡生活的庶農,不止有著其他城池的鄉邑農人還要尊貴的身份,還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

可這樣的優越在蝗災過後被一雙無形的巨手毫不留情的撕扯開一條裂縫。

在一定限制的環境條件下,所展示出的人性更為真切;作為實踐研究派,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驅動著姬昱去往城西:那就是晉國風氣最為惡劣之地就在城西的某鄉邑。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