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教育
鄉邑的中央處,有著幾個負責分發米粥的官吏。
路邊搭起了一個草棚,在棚子裡有幾個小吏正在說笑,在棚子外有一行人已經排好了佇列正在等候。
棚子裡的小吏將舀完的陶罐放置到一邊,隨後又用雙手抱起大罐放置在用磚塊鋪墊的灶口上。
“鄉親們,新的一罐寒食粥開啟了,都拿碗排好隊啊,一個一個來。”
農人們紛紛拿著碗相互爭擠,只有少部分的農婦帶著孩子排在身後,可隨著後來者的推搡,這些人險些被擠出去。
由路和姬昱還沒有走近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爭鬧。
“老師,我總是知道了為什麼造兄長會在這裡被指責了,這處鄉邑的人太沒有規矩了。想來一定是他要求排好隊領取米袋,可這些人都沒能遵守。”由路看著沒有規矩的這群庶農,心中不由升起對此類行為的厭惡。
“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如果以個別的惡行來評斷整個鄉邑,卻是有些過了,不能以一人之過就強加於人。
沒有經過有德者的教化,一旦鄉邑有著不好的風氣,這樣的行為就會愈發興盛;
對他人隨意的惡意,就是自我沒有修養的體現,你看那些為了爭搶粥食的百姓,會想到救治的辦法嗎?如果你是一邑大夫,你又會如何讓此邑之人能夠拋棄這種惡行呢?”
姬昱的發問讓由路咬著嘴唇半天不知言語。
“這...我要是面對這樣的人,估計還是會無能為力,這些農人生活窮苦,沒有修養素質,要是我做大夫估計會設立刑罰,制定法度,讓這些人服從。”由路思索了一陣,想到了以法治人。
“你這樣做只會制裁一時,而只要這股風氣還在,就勢必會隨著管理的不甚或是在惡劣的災年再次放大。這股惡劣的風氣只要尚在,就會深紮在這些農人的思想上,不能杜絕。而有些地方的農人卻有修養,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由路眨巴著眼,苦惱的思索;姬昱看到有農人從此經過,便拉著由路走到一旁。
“你能想出原因嗎?”姬昱問道。
“您就告訴我吧,我實在是想不出原因了。”由路對姬昱的打趣沒有辦法,承認了自己的無知。
“如果我是此邑大夫,就會興辦教育,讓他們一輩又一輩人有著道德的束縛和人性的底線,能夠明辨善惡和是非關係,再加上適度的法制約束,就有著將思想改變的希望。素質與受教育程度高度相關,接受過良好風氣教育的一代與沒有受到過文化薰陶的一代有著根本性的差別,那就是懂得思考和反思。
或許興辦教育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成效,也不能帶來實質上的利益,可教育的本質就是育人,給予良知和道理;有足夠的教育資源,能夠使得此處鄉邑的年青一代、孩童一代有著正確的道德品質,從內外發生改變。”
由路連連點頭,姬昱看著都不免嘆息,他這一看就還是沒有聽明白的。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他的年紀擺在那,認知不足以接受這類事物。
而且姬昱說的這些,要想實現也不容易,除去擁有足夠的權勢之外,他還需要有著調節各層面的能力。
資源是有限的,越有能力的人就越期望得到更多,如何在不牽扯權貴利益的情況下進行革新?逃不過這一點想要施行就必定會得到有心人的阻止。況且那些人也不期望這些庶農有了思想,這樣糊弄他們就更困難了。
要想實現實在過於困難,可要是沒有做困難的事,世道就會長久被這股歪風邪氣帶偏。
“不知道我說這些你能否明白,只不過凡是我說過的東西,我必然會追尋。窮盡我一生之心力,就算是不能改變也要為這世道點亮篝火。”
提出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禍害依舊存在。
由路低下了頭,略有歉意地說道:“您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擔心做不到也做不好。”
“你的擔心是多餘的,只要做過就是有意義的,如果連行動都沒有付出,那又如何會得出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