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有的未來,這些國家都會合併成一個整體,可有了他的參與,他不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
也許到最後不是秦國統一,而是晉、楚這樣的大國統一也說不定。
他改變了太多,已經不能夠用以往後世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了。
歷史是沒有巧合的,一個君主或許只是在如廁,都有可能溺死或是受到刺殺,其死後是不可預料的。
以他的心來看待,又好似以往所知的後世知識全都是虛幻。
他為何而生,又因何而在?
這樣的問題思考得太多都沒有意義。
“凡是所相,皆為虛妄。”
追求的道不能夠太追溯其根本,對任一事物來說,相為特性,真為本質。所謂的本質和真相都是預設而出,本身就有了已成的結構和不可知性,越是追求深層,就需要更多能夠觀測到其中的道理和技術。
對一個人來說,是不用在意世界的真假的。
人是假的,心也就是假的,可人還是依據著心所存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事物是相對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本身。
一個窮苦的人和一個富貴的人同時看一盆羊肉之時是截然不同的,一者如飢似渴,一者習以為常。
對不同的人來說任何事物都可能有所不同,任一本書在不同的人觀看之後也會有著不同的觀想。
其中帶有變化的,也就是心的不同。
天地之間執行規律是恆定的,這些物是不變的,能夠產生變化的就是事物出現了變化。
一顆行星偏移了軌道就會引發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後果,這就是變。
人是由變而生的,心也是由變而生。
因變而生的生命才會有著熵減的過程,在不變的事物之中產生變化又遵守變化。
“我此刻也終於明白了為何在古代王朝的華夏,科學技術得不到推行。”
萬物都像一個天平,一者太過發達就會有著無比的優勢壓制著另一者。
如果將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分成兩者,其中的道理都能說明天道的規律。
華夏之思想在此春秋戰國之時就已經觸及到了不該有的高度,讓此天平的一端高置,再有後世的王朝以儒學壓制,華夏的科學技術自然沒落到一定的程度。
姬昱笑道:“可我此時不正也是為後世留下火種嗎?”
他的書籍,不光是天文、地理、造物、科學,只要存在能夠利用到的,都會編著在書中。
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是黑夜。
夜空的繁星依舊。
地面上的王孫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張。
“我道成矣。”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