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不好,人就會失去上進心,身處迷茫,也就越容易相信這類的事物,隨著世道的發展不斷壯大,到了後世的王朝也就成了一個真正的體系。
不過這個時代的卜術尚未完善,並沒有多少參考的價值,姬昱也不打算深究占卜;換句話說,占卜也是古代樸素唯心主義,利用“機率”進行一定的演算和推理,從而結合天道使其滿足推論,也算是另類的數學。
回想起姬昱從一開始的不信鬼神占卜學說,到現在承認其一定合理的地位,這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
離開街道,姬昱又遊走在著蕭條之後的都城,看到過乞討者,也看到了施捨者,在人性的善惡之中不斷來回擺動。
這些底層人需要什麼,信仰什麼,在這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答案。
有道德低劣者只在乎自身利益,矇騙他人;有讀書人誇誇其談,不做實事;有信仰神靈尋求占卜,盲目依賴於未知。
到底應當怎麼樣才能改變整個世道?姬昱尚且還不未曾想盡,這也是他不斷追尋的意義。
“單純以周禮儒法結合怕還是改變不了,我到底應當強大到什麼地步才能有改變世道的能力?”
姬昱心中有惑更有不能施展的憤恨,越深入理解世道,就越會被其緊固的壁壘所震懾。
時代是人的產物,而又反作用於人;每一個時代所鑄就的人都不盡相同,環境的不同和變化都能夠改變個體,有善就有惡,如何使得人人向善呢?
他不知道。
到底要有多大的權勢和權信才能改變時代,實現那本就可笑的理想?
他不知道。
想要窮苦之人能夠不受過多壓迫的理想能否完成?
他不知道。
或許窮極一生都無法完成,可他還是要去追求,因為這就是他的道。
能夠最大程度控制國家並使其富強的手段無為兩種,儒家和法家之術。
在這個時代,資訊傳播緩慢,強大如晉國也不能管理到偏遠的城池,大多數地方都應用地方官吏自我管理的形式,而這也就容易滋生汙吏惡民。
而儒家和法家這兩者都是治國之道,能夠有效緩解大國的弊端。
從儒家和法家的本質上看,都是馭民之術;
後世王朝的儒家講究禮義君臣,強調等級,能夠有效加固王權;並且成本低下,符合實際情況,可以長久執行。
這也是為何後世王朝框架沿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因為好用且不用計較過多的人力成本;王權與地方宗族進行自我管理,王權管理官吏和百姓,宗族管理族親,可這樣依據血緣關係建立的制度會導致地方宗族過於強大,從而在後期使得賦稅不夠國家支撐,而地方宗族卻愈發強盛。
而相應的,法家講究以強權直接控制,透過中央都城的君主直管地方,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十分強大,可卻難以維繫。
以法治國,就必須削弱貴族權利,擴招基層官吏進行大幅度監管,並且能夠及時進行資訊交接,可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