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二章 靈性(下)

人在孩童時期沒有靈性,人就是懵的。不會有多餘的心思去認識這個世界,不會深思自己的未來,不會多愁善感去理解感情。

在年幼、年青的時候沒有靈性,長大之後在世道中尋求便是更為困難,人會陷入利益的爭鬥和名譽的爭奪,不知不覺會忘記自我的本性,以世道所主流的人情世故看齊。

這些沒有靈性的人,在經歷痛楚的事物或是有大起大落之時,需要自己面對事情或是承擔責任,才開始成長。從而有了自我的意識,有了自主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思想;

可這個時候得到的靈性卻是太遲了,忽然的開竅只是半成狀態並不長久,就如同犯者抱怨過去卻不能進行深刻的思考,抱怨之後面對現實又消散了從悔恨中得出的認知,一遍又一遍的重複。

靈性可遇而不可得,正如面對孩童所經常提倡的好好學習,在不理解的年紀也只會一笑而過,而具備靈性者通常不用說明,所擁有的才能更是尋常者難以企及。

大多數人都難以追尋到自己的靈性,天賦的差異和天生的思想不同,靈性也具備不同的效應,以姬昱的話來說,靈性就是道心,適宜於自己所追求的道的本性,可又有誰有著如同他這般認知,能夠明悟出道理和直視本心的呢?

以家庭關係說明或許能夠更好闡釋。

父母總會將自身的思想強加於孩童之上,讓他學習、做事、務農,不同階級的人教育孩童的方式雖有不同,可多數也都是用自我的方式教育孩童,以言行勸諫,以規則束縛。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靈性天然受到抑制,如是父母過於苛責,更是物極必反。以規則束縛孩童,自身也必然要受到抑制,想要做好榜樣,需要言傳身教,不能在孩童面前顯露出半分劣跡,散發半分不良思想。

這類律人作為教育的方式便如同訓練兵士,只教會他如何做事行軍,卻從不會教育他領軍打仗的本領;孩童的成長就像被人推著行走,順應父母和世道的規則生活,一味在規則之中成長,又怎麼能夠對自己思考深入、追求自我呢?

律人易,律己難,難如登天。

姬昱是一個生而知之者,在此世降臨之時就已經有了自我的思考,沒有受到過多規則的壓抑,他才能突破世俗的枷鎖,找到超俗於世的真理。

可要是其他人呢?

在孩童時期就受到父母和規則的約束,在幼年時期就沒有對自我進行支配的權利和時間,所生有的人格發育也必然遲緩得不到完善,還怎麼去追尋自我的靈性呢?

“若是人人不用約束,盡情做自己在一個沒有戰亂和爭議的國都生存,那應當是最為美好的吧?我現在更理解老子了,也不知道在以後還是否能夠看到他,或許這個時候的我和成道的他會有諸多共同言語吧。”

姬昱在黑夜中思索而眠,其他的犯者有些還在品味姬昱所說的話,有人早已不放在心上安然睡去。

正如姬昱所想,對於不求道的人說再多也沒有用,如何把先進的思想傳給愚蠢的人呢?愚蠢的人還會以為這些東西是有害的哩。

我只說明了靈性沒有說明教育,因為這問題涉及太深了,實在不想多說,可以參考八股文造成的影響...

思想深遠的人看到的事物越多,能夠改變的東西卻很少,如果姬昱沒有身份,最多也就只是一個思想家而已吧。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