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設身處境的情況下,昱不會想到權謀兩個字的。
古人的落後和衣食條件在原來只能讓他看到科學技術的落後,所以他才會用淺薄的知識想要改變這個世界。
可是人在短缺的情況下就會滋長另外的才能。
智慧、權謀、思想。
這三者在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都有所體現。
易經的智慧,各國的權謀、後來複雜的百家思想。
早在商周之前,就有賢人藉助溝通天地和觀看天地運轉創造出八卦,那個人就是伏羲。
伏羲根據天地運轉,山川地澤和走禽鳥獸,從他們其中取“象”為由,用於解釋和預知天地間的事物。
從那個時候開始,華夏的賢者能夠從三個角度進行論述明悟天下的道理。
已身、他人、自然。
最初的卜算正是利用這三者的關係和伏羲本人的智慧,所以卜算才會有預知的能力。
而在武王伐紂之前,文王更是在囚禁期間將八卦轉化成他的語言,這就是周易。
有著周易這樣看待天地的智慧,東周人怎麼會在思想上落後?
沒有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是無法體會他們的智慧,而閱的話讓他看破了眼中的限制,看到了未來的道路。
昱只想安心的致力民生,可這個時代不允許有這麼超前的東西,這會破壞貴族的階級利益。
閱說過,沒有名義和爵位不能夠讓百姓信服,沒有兵馬會任由他國肆意妄為。
可百里奚說過,庶民是能夠隨意利用的。
閱說謊了,他想讓昱積攢名義,以名騙服百姓;用他的力量來造就庶族、更甚至讓他們成為昱的門閥,替昱掃清他成為天子的阻礙,抗壓下天下的重擔。
“夫子,您早想到了這些,其實一直都在扶持我、引導我走上這樣的道路對吧?”
昱看得清楚,閱的智慧已經看穿了這王朝的本質,且找到了權衡的辦法,並從一開始就在引導他進行這樣的改造。
“您想改變天下,夫子我也想與天下人較量,不是嗎?”
閱承認了,他不止在幫助昱謀求天子之位,更是從另一頭謀求先進的改革。
閱一開始讓昱接觸庶族和傳授以庶為利的思想,只是他估計也沒想到,昱會有非人的才智,這使得他的野心壯大到要蠶食貴族的地步。
從分封的一頭扶持門閥,讓門閥與貴族鬥爭;要麼兼併,要麼蠶食。
小者謀職,中者謀國,大者謀道。
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天下的弊端,可已經想到了平衡的手段。
“夫子可真是可怕啊,您是從什麼時候想到的?”
“就在您建立學宮之後,您既然能讓他們得到知識,為何不能讓他們成為您手中的刀刃呢?”
“利用得到了知識的庶族嗎,難怪您在背後做了那麼多。”
傳授天下道理,讓他們成為庶族,再借助庶族帶來的名望搶權,這不就是後世王朝的雛形嗎?
【真有您的,夫子】
世間總有巧合,一個在守藏室明悟社稷運轉的人和一個有著後世智慧寶庫的人走在了一起。
他們的想法總會有所重疊,在不知不覺間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