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行面色上的瘋狂沒有絲毫變化。
“我向王孫學習,正是學習他的道理報效秦國,有王孫這樣的賢人,我向他學習之後不是能夠更好的為秦伯而死嗎?”
針虎和奄息恍然大悟。
“我們要學習您的理念,實現自己的抱負!”
姬昱有些無語,這些秦人說話的聲音很大,打的算盤他在不遠都聽得一清二楚。
“爾三人身為秦使,怎麼能夠留在我這裡呢?這是不合周禮的,要是秦伯怪罪又或者因此起疑,那倒是我的罪過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三人恍然大悟,連忙稱謝,並讓身後的侍從去告知馬車上的秦僕,那裡有他們所帶來的禮物。
他們在拜訪之後贈送了美玉十件、布匹若干、羔羊十來只,還有秦國來的婢女和歌姬。
對於婢女和歌姬,姬昱都回絕了,他說年紀尚幼不宜接近女色,這讓子車三子再次感慨王孫的高尚品德。
看看人家,年紀不大說的道理卻是一點也不少。
他們回去之後一定會教育孩子,讓那些秦人的孩子都好好的向王孫學習。
只是秦人教育孩子的手段可能會有一些粗暴,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不是美好的回憶。
在馬車旁,三人看著王孫的屋舍佇留許久。
他們來此獲得了道理,實在是不願意離開,只是他們身為秦使,有著相應的職責。
來後不久又要離去,這是使者的職責。
他們不能一直待在訪地,要是因此而洩露出秦國的情報的話後果可不是他們能夠負責的。
在顛簸的馬車上,奄息三人在一輛馬車上一起鑽研抄錄的言行。本來秦使有三車,可卻因為這竹簡,都擠在了一起。
這個時代能夠記載言行的大多是君主和大臣,不過對於有德行的人倒是格外寬容,不然史書上也不會記載那些看似無關的賢人了。
隨著他們在返回秦國的路上,遇到一個人就停下,訴說他們訪賢的故事,如果遇到書生,還大方的讓生看竹簡抄錄。
秦人大度,有什麼話都想和人說,一路上走走停停反倒是把王孫論賢的故事傳出去了。
《王孫論賢》:
有秦三人訪王孫......
.....
物者,智也,非賢。賢者,仁也,多道。
有賢則有不肖,有德則有缺。
小惠若賢,賢者多矣。大義若賢,賢者少矣。
賢無本,有不同。
下德者,從業有序而出眾者,為賢。
中德者,禮上恩下以德服人,廣懷引薦、國人習擬,為賢。
上德者,下德中德之能皆而有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日常有三省:學乎?德乎?與天下利乎?
王孫生而有儀,不以小德,以求上德者。是故勉勵,今仍有不足,故言不賢。
.....
王孫言貴人....
因為篇幅太長省略之。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