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火鍋還有三天。
李江河跟祁漢源和宇文博士說了一下定製裝置的事,督促他們把這事落實了。
這或許就是圈子的作用吧。
所以富人越來越富。
李江河又去了一趟先行者。
找到了正在悠閒品著咖啡的錢華。
“老闆,哎。來嚐嚐這個”。錢華從小咖啡壺裡倒出半杯咖啡,遞給李江河。
“只剩半杯了,這可是.......”,錢華話沒說完,就看見李江河直接一飲而盡。
“怎麼了?”,李江河舉著空咖啡杯看了看面露肉疼之色的錢華,“剛才去工廠了,忘了喝水,正好有點渴。”
“唉”,錢華嘆氣道:“我剛想說這是我託人帶回來的頂級藍山咖啡,就剩這半杯了,讓你好好嚐嚐。”
“沒事,我找你有個事,你要是辦好了,我給你買........半斤吧”,李江河笑著坐下。
“半斤就半斤,那就是呃,不到半磅,也不錯了”,錢華算計道:“我就說老闆你是無事不登門,這次是什麼事?”
“你認識什麼比較有號召力的作家嗎?”,李江河開門見山。
“什麼?老闆你這也思路也太跳躍了”,錢華細細品味了一下自己杯子裡的咖啡:“什麼叫有號召力的作家?”
“就是一呼百應,比如老王朔那種”,李江河想了想說道。
如果有京圈這個概念,那老王朔,基本算是京圈文化界扛把子了。
“老闆,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錢華手裡的咖啡都是一晃,“我上哪給您認識王朔去。”
李江河覺得這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有點耳熟。
“那......”,李江話還沒說出口,就被錢華打斷了。
“老闆,什麼賈平凹,張賢亮,格非,韓少功,您是一個也別想”,錢華舉起雙手:“你要說本地作家,我還認識一些,這種全國效能寫進文學史的,您還是饒了我吧。”
賈平凹這種自不必說。
格非,這麼說吧,要是沒看過他的書,那就算是沒研究過華國先鋒文學。
這是一位少見的真正是科班出身的大作家作家這行當裡流行跨界),正八經兒的水木中文博士。
敘事手法非常獨特,充斥著碎片化和各種隱喻,《褐色鳥群》現在還被稱當代華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
但這種對於敘述手法,對結構的過分看重,或許也限制了此位大佬的發展。
張賢亮,反思文學裡響噹噹的人物,一篇《綠化樹》絕對有資格角逐最好的反思文學作品。
韓少功,尋根文學的大佬,文字讓人慾罷不能。
“老錢,我要你何用啊”,李江河鄙視地看著錢華。
“確實沒用”,錢華自暴自棄地點點頭。
“行吧,那你好好督促一下社群的運營”,李江河說道:“別一天總釣魚,也沒什麼好玩的啊。”
“老闆你去釣魚了?”,錢華的關注點完全落在了後半邊。
“啊,去海上海釣了”,李江河摸摸後腦勺:“一放鉤,就有魚上來貼,很苦惱啊。”
“老闆,別炫耀了,你這就不厚道了”,錢華鄙夷地看著李江河:“你都不叫著我。”
“那也是別人你叫我嘛”,李江河說道。
“怎麼海釣的”,錢華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