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7章 光榮,前進

馮喆心裡感謝亓思齊,今年省裡領導格局變幻,朱忠河調走,亓思齊的父親升任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她讓自己報省高院副院長,明顯是有的放矢。

“這不還有一個,你怎麼沒說?”

亓思齊哼了一聲:“武陵市分管科教文衛事業的副市長?武陵是科級中心還是教育大市?去那當副市長你還不如在兆豐繼續幹下去。就像是雞肋。升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休沒本錢。科教文衛,能有什麼出息?”

“可是,我已經報了這個。”

亓思齊錯愕了:“你報了武陵副市長……愛咋咋地吧你。”

“我是想,別的位置都偏離了政府核心,副市長,聽起來也感覺舒坦,我在武陵也工作過,相對而言,情況也熟悉……”

“你在省裡沒工作過?你家還在省城呢。”亓思齊說著眼珠一轉:“你不會想去武陵別有用心吧?”

馮喆笑了:“我有什麼用心?還不一定能考上呢,有多少人盯著那個位置。”

“那倒是,一個職位報考的到現在起碼三四百人了……你真想去武陵?”

“你不是說兆豐地方太小了嗎?我要去了武陵,幹兩年,你給想想轍,走關系將我調到省裡,那樣不順些?”

亓思齊蹙眉:“你想的美!規劃的倒不錯,副廳,去省裡正廳……”

亓思齊說著忽然笑了:“這樣似乎也行。”

……

透過了公共科目和科教類《申論》考試,嶺南省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幹部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公佈了,入選人一共四十六名,各職務及入選人分別為:省高階人民法院副院長,三名:王錦裡,男,一九xx年四月出生,筆試總分:一七四,十六;吳宇招,男,一九xx年八月出生,筆試總分:一七三,五;雷錄鋼,男,一九xx年三月出生,筆試總分:一七八,十六……

……

武陵市副市長,三名:吳霄菁,女,一九xx年六月生,黨校本科,坪縣縣委書記,筆試總分:一七五,五;李克菏,男,一九xx年十月生,大學本科,少陽市店子區區委書記,筆試總分:一七四,五;馮喆,男,一九xx年十月生,大學本科,兆豐縣委書記,筆試總分:一八七,四。

馮喆的筆試成績是第一名,在武陵市科教文衛入選面試的名單裡也是第一,成績公佈後,省體制內盡皆嘩然,因為筆試成績第一的馮喆也是此次考試中最年輕的一名幹部,他接到無數恭喜賀喜的電話以及當面的祝賀。

……

面試終於開始了,馮喆坐在考場的正中央,前方是評審委員的坐席,坐席的數目為單數,身後則是由參加公選單位的領導組成的旁聽人員,這其中的人就包括武陵市市長陳為滿。考場一邊還設有計時員、計分員、核分員和引領員。

這樣的面試就像是在參加法庭審判。

面試開始,評審委員會主任主持提問:“你如何看待自己在這次公選筆試中脫穎而出?時間是三分鐘。”

這是一道不需要怎麼動大腦的問答,回答只要中規中矩,符合一些標準答案的詞語、程式就好。

等馮喆回答完畢,他看看評審員的反應,但是什麼都看不出,而後,評審委員會主任對著一張紙,看了一下,問:“請回答:是否上了大學就一定會成功?為什麼?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馮喆開始回答:“學習自身是一個平平淡淡、踏踏實實的過程,如果學校裡的教師都能教授學生成為比爾蓋茨,那老師為什麼不去親自做比爾蓋茨?所以,理清教育與成功的關系,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的主題之一。”

“毋庸置疑,成功這個詞眼,已經讓教育承受了太多不應該有的壓力,也讓學生思想背負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扭曲。”

“實際上,在今天這個全民教育的時代裡,學位的含金量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考上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乃至考上博士研究生的結果,常常不過是讓學生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有助於受教育者避免失敗,而並非讓受教育者獲得成功。”

“我認為,現在的高等教育是一份託底的保險,就是給被教育者存在一種競爭的可能,但不是給了每個人一個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

“擁有知識,獲得知識,只是意味著你在前進的道路上擁有了一雙可以供你飛翔的翅膀,但絕不是讓你立即就有了一隻可以吃的熟雞腿。”

馮喆說到這裡,有人笑了起來。

“今天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職業教育,它給予受教育者的回饋是非常有限的。它提供的只是一個基礎性的能力與知識,因其一般性、規範性的特點,所以,除了少數名校與專業之外,大多數大學的就業情況,並不比專業性的學院或技校好。”

“因此,大學已經成為大眾教育、通識教育、基礎教育。所以普遍的講,大學絕不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教育面向的是普通人,培養的也多是普通人,這只是一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然結果,但我們許多的家長和學生並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只有上了大學才能夠徹底改變命運,可實際上,這樣的要求對於大多數的大學來說是難以達到的目標。”

“以前的教育是讓人改變命運,今天的教育可能更傾向於讓人們積極地面對人生。大學已經成為培養普通公民的場所,而不是貴族的搖籃。”

“關鍵在於,我們的社會要立足於讓普通人的命運不再那麼坎坷,讓不能獲得成功的平凡並不那麼失敗。”

“任何一個社會,都只有少數人才能成功,以追求成功為目的的教育,其實是把大多數人都變成失敗者的教育。”

“我們大學裡的一些學生,以為從高中考上來就萬事大吉了,上課的時候,清醒沒有發呆多,發呆沒有睡覺多,睡覺沒有玩手機多;下課的時候,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遊戲多。離開了電腦這些學生還能做什麼?離開了遊戲他們還喜歡什麼?離開了家他們還能到哪裡去?對於這些問題,他們都找不到答案,還想透過大學找到前程?”

“學無所成,怪學校;考試掛科,怪老師;犯錯受罰,怪制度;人際孤獨,怪同學;就業困難,怪時代;孤立無援,怪父母。只有責怪,沒有反思;只有罵人,沒有檢討。如此處事,就算有個比爾蓋茨的父親,他的父親也會頭疼。”

“讓學生明白生活的艱辛,體貼父母的不易,引導學生依靠勤奮和付出才能改變貧苦的生活。讓他們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長、意志的堅強,以及勇氣的磨練,才能成為耀眼的星辰。”

“責任心,吃苦精神,寫作水平,做事能力,專業修養,操作技術,學問素養,與人相處,有哪一方面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看家本領?有哪一點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如果都沒有,憑什麼目中無人覺得自己就是天之驕子,這樣的學生,大學一畢業不失業誰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