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恰恰相反,修改得太合理了,這樣的米粒與香料充分炒制,氣味徹底融進米粒內,等會再碾碎炒米,製成的‘蒸肉粉’,品質將要飆升一大截!
衛忠為何沒有這麼做呢?黃鶴瞥了瞥直瞪眼睛的愛徒,內心嘆息,“除了爆炎,他也是掌控香料的……帝王!”
不是不想,而是辦不到。
畢竟,衛忠大半本領在雙手,也就是「神之手」。但節目畫面中的夏魔王,有著「爆炎」和「香料不等式」這樣的至高火候之廚技啊。
到了給魚肉、豬肉、南瓜塊上粉的步驟。
鏡頭拉近給予少年主廚手部動作特寫,病房氣氛徹底的死寂。
先是“蘸”!
少年棄筷子不用,手指就抓起一片魚肉,嗞的一下,像是抓住一塊小抹布,就對桌上的食盒鋪展而下。
食盒裡,鋪滿了黃燦燦的“蒸肉粉”。
這些粉由稻米炒制並碾碎製成。
就如雲團降下,少年對“力道”的控制,在此就體現得淋淋盡致,鏡頭徐徐推進,魚片與粉塵接觸的那一面,就如“蘸”這個字所代表的技法,輕輕而落,輕輕而起。
看似不攜帶一絲雲彩,但升起時,魚片這一面,已然覆蓋著淡淡一層的米粉。
這層米粉可謂塗抹均勻,一眼掃去,不管頭尾皆是一片平坦,絕對沒有因為多餘的粉塵堆積,顯得凸起,臃腫。
然後,是魚片另一面。
迴圈往複的“蘸”之技法。
當一片片均勻上粉的魚片,並被少年以巧手卷成花朵形狀,插在了筆筒造型的瓷碗當中時。
衛忠、黃鶴師徒,情不自禁地道:“蘸之神髓!”
毫無疑問。
只有完全悟到沔陽三蒸傳統手工藝,方能以這樣輕巧的姿態,給一整盤的魚片上了粉。
“不同的原材料,上粉技法不同,技法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味道!”黃鶴說,並搖了搖頭面目陰沉,“我挑不出毛病!”
雞蛋挑骨頭?黃鶴已經盡可能這麼做了,結果仍是一無所獲。
“‘滾’!”
衛忠突然驚聲說。
不是叫黃鶴滾,而是在指畫面中少年,持握豬肉丸子,對食盒米粉滾過去的嫻熟技法。
得到一粒粒上粉的豬肉丸子。
與魚片上粉不同,在這一步,少年明顯加重了力道,於是豬肉丸子“滾”得稍厚一層的粉塵,腥紅色褪去不少。
再到南瓜塊,衛忠此時已經是表情崩塌,“簸之神髓!”
咚。
咚。
切得大小合適的南瓜塊,就被夏羽甩起,又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