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章 廢史立牧!【1】

時間一晃,新年伊始。

兩個月時間轉眼即逝。

建正之月,正旦日。

漢承秦制,西漢初年,將每年十月視為正月,從太初三年開始,重新修訂《太初曆》改一月為正月。

所謂的正旦日,也就是一月一日。

天下黔首,王公貴族,皇帝大臣都要在正旦日前三天開始準備祭祀先祖叩拜長輩的活動。

天子出洛陽,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於東郊祭祀。

下令民修農具,治田,備耕,謹守門戶。

這一系列的活動稱之為祭。

在皇帝以及百姓祭祀先祖神明之後,正旦日的第二天則要進行謁。

所謂的謁,是指面見身份比自己高的人。

比如君主,老師,長輩,此稱之為拜謁。

拜謁的活動根據家庭關係,時長不一,但絕大多數都會在一天之內結束。

到了正月的第三天, 這一天開始的活動名為賀。

謁是拜見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君主或者長輩,而賀則是面見身份和地位和自己相同之人,有恭賀一年欣喜之意。

洛陽皇宮外。

天色漆黑,但司馬門外已經羅列了數千朝臣。

正旦日也是新年第一次大朝會。

洛陽城內無論大小官員,都要在這一天凌晨開始等候在司馬門外準備入宮。

《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每歲首正月,為大朝受賀,其儀,夜漏未盡七顆鐘鳴,受賀!

也就是說在凌晨三點開始,城中大臣就要在宮門前準備入宮,等到時辰到了之後,宮門開啟,眾臣入宮。

而這一天,對於劉宏來說,也是最高興的一天。

正旦日第一次大朝會,除了商議國家要政之外,眾臣作為重要的事情便是拜謁皇帝進獻禮物。

天色微涼,南宮崇德殿外把守宮禁的禁衛手持嶄新的武器長矛和金瓜以及刷洗乾淨的盔甲立於大殿之外的兩側。

從登上階梯的位置,一直延伸到進入南宮最後的一道章臺門前。

身為皇宮禁衛統領的蹇碩也穿著一身鮮亮的盔甲,一手按著腰間的劍柄。

崇德殿前,十常侍一次站在宮門外。

左右對稱正好十人。

新晉為十常侍之一的左豐也在其中,而且還是最年輕的一個。

寬廣無比的崇德殿內,幾名小太監站在兩側最邊緣靠近編鐘的位置。

隨著時辰臨近,小太監緩緩敲響了編鐘。

清脆而威嚴的聲音瞬間傳遍大殿,然後朝著殿外擴散而去。

隨著鐘聲敲響,象徵著新年的第一抹陽光也在遠處的天邊點亮大漢的國土。

南宮之外,隨著司馬門開啟,排列好的文武群臣開始按照官職大小依次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