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七章 將傾

皇帝李赫,皆準。

短短月餘,貶官二十餘,流放十餘,誅族十餘。朝堂一片腥風血雨,諸官朝不保夕,麟德殿成為盧氏的天下。

大魏震動,九州不安。盧家這太過明顯的“清洗”浸透了可怖的鮮血。百姓只道要變天了,唯獨參加過合宮大宴的人才驚覺。

盧寰“淘汰”的官家全是宮宴上,回答“認得庚帖”的人。而回答“不認得”的則暫時逃脫於屠刀外。

然而,所有人明白得太晚了。

二月廿。盧家摧枯拉朽的“清洗”終於如噩夢般結束,旋即,盧寰聯合清洗剩下的“忠臣”聯名上書,陳長孫藉助與辛氏聯姻,獲其錢財,暗生逆心,請清君側,誅佞臣。

據說,朝堂之上,身心俱疲的皇帝只道了句“隨大將軍意罷”。盧寰自己拿過玉璽,直接就蓋了聖旨。

但因“謀逆”是大罪,盧寰也不好自己一個摺子就判了長孫。所以至少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的命大理寺和刑部“著《魏典》辦”。

二月廿三。從二品大都督,長孫家主以謀反之嫌,割除官職,由大理寺提審立案。長孫全族府中禁足,著御林軍監察。族中所有為官男子全部賦閒,以待判決。

二月廿六。大將軍盧寰上書。薦三子盧釗為大都督,代長孫家主之職。雖然盧釗不過二十來歲,卻要擔任百萬府軍的統領,聽上去太過荒唐。但世人大抵明白真正掌權的是盧寰,推盧釗出去不過是個幌子,所以並無太大詫異。

二月廿八。新任的大都督盧釗舉行了盛大的上任儀式。長孫家的兵權正式被盧家吞噬。

百年名門,開國長孫,大廈將傾。

滿城風雨,朝政紛紜,春風不渡長安城。再是愚昧的百姓也嗅到了大變的氣息,連牆角的乞兒都憂心忡忡的嘆“大魏要出事哩”。

春意寒,人心冷,離風波最近的長安百姓,開始遷出長安。推著騾子車,挑著兩肩擔,紛紛逃離長安這個曾經繁華,如今卻避之不及的“災禍中心”。

長安城走了一半,剩了一半。一些無力外遷或是捨不得走的百姓官家,也存著僥倖留了下來。卻是大白天的就柴門深鎖,聽見路上行人說話大點聲,就砰砰砰把窗關上,好似在躲瘟疫。

長安不長安。城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月初。長安東市。辛夷瞧著眼前的景象,幾乎以為自己走錯了地。

曾經萬國來朝,繁華熱鬧的東市,只幾個商鋪有氣無力的開著門,街上連客人的影子都少見。更多的商鋪掛上了“歇”字牌,門口招攬顧客的布幡結了蜘蛛網。大街上散落著匆忙外遷的百姓扔下的什物,簸箕被踩得稀爛,瓜果已經腐爛,春風裡都帶了股臭味。

辛夷搖搖頭,走近了東市最氣派的一幢樓“雲裳閣”。她腳尖剛踏入閣內,便有名美豔少婦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喲,這不是辛六姑娘麼。自家都風雨飄搖了,還有心思在春衫的。”

“新歲春來,當制春衫注1)。貴閣正月來辛府量了尺寸,說需兩三月成衣。如今算算也差不多了。奴家今日便是專程來取衣,還望掌櫃的通融。”辛夷語調客氣,臉色卻是不卑不亢,帶著官家小姐特有的一股傲氣。

那美婦不屑的啐了口:“正月來給辛府諸人制春衫,那是因你六姑娘得邀出席宮宴,還以為能攀上點甜頭。否則我三品不入門的雲裳閣,怎會眼巴巴的上門,自薦為辛府諸人制衣。可如今天下人都知道,這長孫要完了。而長孫禍起的因由是和你聯姻,辛氏早晚……”

“我家姑娘出席宮宴,你們就一個個巴結上門來。如今但凡嗅到點不好的風聲,翻臉翻得比誰都快!說好的成衣後送來也不依了,還得我家姑娘親自來取!”辛夷身後的綠蝶首先忍不住了,直接紅脖子上眼的斥道,“我家辛歧老爺還好好當著官,休拿髒水往我辛府潑!”

註釋:

1.春衫:新歲春來,制春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宋·敖陶孫《搗衣吟》.“君不見南鄰已試明年燈,應制春衫泥小鳳。”古代不像現代添置衣物那麼方便和頻繁,所以有過年制新衣,新春穿春衫類似習俗。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