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爽朗做派,竟無半分大家閨秀的樣子。李景霆有些陌生,卻也意外地不反感,遂不提離開的事,就負手立在殿前,真的“觀戰”起來。
隔著水簾子望去,殿中八人,俱是權貴女眷,面容李景霆都不陌生,鄭斯瓔是做東的,打頭開球。
女子一個鷂子躍,身輕如燕,躍起後勾,雙腿齊飛,球被傳成一條白線,痕跡劃成空中的蛛網,直到眼睛都跟不上女子的身法,唯見得球在半空飛,那抹紅衣倩影飄。
鄭斯瓔今兒穿得也甚別緻。
一襲水紅魚子纈小袖胡服,銀線繡作牡丹簇,腳蹬玄紗褲香雲靴,無半分脂粉豔俗,倒有十分巾幗英氣。
胡服窄窄的袖,窄窄的腰身,窄窄的褲腿,末端綁了紅緞帶,一來便於活動,二來飛身之時,緞帶飛舞,更顯得飄飄曳曳,有云中風流之態。
身姿如燕,輕盈矯健,一隻球兒如星滾,滿身紅衣雲霞開。不論鄭斯瓔踢得如何,光是這景象,就足以教人移不開視線。
哐噹一聲。球被鄭斯瓔踢進了風流眼注5)。
四下頓時歡呼如雷,諸位貴女都上前恭賀。鄭斯瓔俏生生立著,目光卻只看向了李景霆:“晉王爺,臣女踢得如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前只聞鄭大姑娘善弈棋,今兒本王才開了眼界。”李景霆的語調依舊淡淡的,在滿園的歡笑中,就像一塊冰坨。
“這長安有多少奇人,天下有多少好漢,王爺也未能說知全。既然如此,臣女除棋藝外會個鞠蹴,也沒有什麼稀奇。倒是王爺能太太平平地看完,而不是直接甩臉色走人,臣女才是開了眼界。”鄭斯瓔咧嘴一笑。
後半句話帶了揶揄。卻並不讓人討厭,反而透著股俏皮。
襯著李景霆那冷臉,這股俏皮更添了抹天不怕地不怕的爽朗,總之,讓李景霆想蹙眉也沒蹙起來。
“王家和姑娘給本王的驚喜,本王怎能不看完。”李景霆話裡有話。
王家的驚喜。是整座自雨園,是手筆,也是野心。
就算鄭斯瓔插科打諢,李景霆卻處處往棋局上扯,一個是風月,一個是算計,如同花朵碰上石頭,對牛彈琴唯有以柔克剛。
鄭斯瓔笑意如昔,頭一歪:“王家的驚喜如是,本姑娘的驚喜又在哪裡?若是會個鞠蹴就算驚喜,王爺的眼光也沒這麼俗罷。”
李景霆眸色一閃。起身走過去,撿起鞠蹴的球,在手裡掂量了兩下,應道:“憑這個球,憑姑娘的腳力,就算園子和公主府捱得近,也不可能一腳踢那麼遠。只怕是姑娘提前備在那,就近踢過來,然後故意把本王引來,觀了場鞠蹴罷。”
鄭斯瓔仍然笑著。只是唇角有些僵硬。
雖是微不可查的一絲,身為老練棋手的李景霆,卻敏銳地捕捉到,眸底泛起了幽幽的光。
“鄭斯瓔。你在本王身上打算什麼?”
一聲直呼其名。讓本就涼爽的自雨園,霎時天寒地凍。
註釋
1.鞠蹴的球:唐朝人徐堅所撰《初學記》載:蹴鞠之球“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裡,噓氣,閉而蹴之”。
2.鞠蹴: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當時從皇宮內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為樂。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便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面。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橫街玩蹴鞠等“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來源:搜狗百科)
3.自雨亭:唐朝《封氏聞見記》卷五·第宅篇載:“至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鉷有罪賜死,縣官簿錄太平坊宅,數日不能遍。宅內有自雨亭,従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又有寶鈿井欄,不知其價,他物稱是。”
4.節選自《舊唐書》。
5.風流眼: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