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八十二章 彈歌

“義父息怒。”鄭斯瓔猶豫了幾番,才勉強擠出笑意,戰戰兢兢地奉了茶上去。

“息怒!息什麼怒!”王儉兀地一揮手,打翻了茶盅,滾燙的茶水濺到鄭斯瓔臉上,立馬燙起了個疤,“你雖不姓王,卻也養在老夫名下!一樣不中用!”

燙傷的靶火辣辣疼。鄭斯瓔卻都不敢在意,只顧惶恐地跪下:“義父莫急!斯瓔還有法子!”

“還有法子?”王儉臉色稍緩,眼珠子一轉,瞬間浮上了笑意,“好,好,好,不愧是老夫的義女。若爾能挽今日之局,前時賦詩的失誤,老夫可不與你計較。若是爾再次失手,老夫能捧你上去,自然能拉你下來。”

最後一句話帶了刺骨的寒意。襯王儉若掛在臉皮上的笑意,愈讓人毛骨悚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斯瓔渾身一抖,眉間一劃而過的哀然,立馬就被熾熱湮沒,那是種螻蟻求生的癲狂,已經沒有退路,所以唯有走向絕路的癲狂。

“斯瓔明白。請義父放心。”

言罷,鄭斯瓔斂裙出席,小臉上被茶水灼傷的疤,還猩紅一點:“皇上,臣女有一不情之請。”

李赫眉梢一挑,來了興致:“斯瓔丫頭但言無妨。”

“臣女欽佩辛姑娘,自感不如。方才見使臣大人也頗為欣賞,何不趁此良機,再讓辛姑娘展才華一二?”鄭斯瓔向辛夷一福,溫馴如水。

李赫瞧了瞧使臣,見後者無異議,才點頭道:“斯瓔丫頭的意思是?”

“邦交永固,禮尚往來。既然使臣大人慕我中原禮儀,千里迢迢來朝,總不能讓使臣大人空手回去不是。”鄭斯瓔巧笑如花,“不如就讓辛姑娘賦詩一首,謄寫裝裱,與皇上的國禮一道,贈與使臣大人。也算傳我風騷至邊疆,讓四方百姓共沐儀禮之雅。”

辛夷心裡咯噔一下。

李赫沉吟不語。

燻涼臺的官吏們卻頓時炸開了鍋。

“一個平民丫頭,會做點詩就不錯了,怎還能代表大魏風騷,作為國禮贈出?”“以國之名,送以詩詞,豈不是顯得我大魏無人,都還要女子充場面了?”“什麼四方百姓共沐儀禮,她一介民婦之言也配?”

轉瞬間,十幾位翰林走出來,向李赫請命,俱陳飽讀詩書,都可作詩相贈,絕沒有讓個民婦出頭,辱了大魏門面。

“各位大人息怒。請聽斯瓔一言。”還不待李赫回答,鄭斯瓔嬌聲一喝,“這國禮之詩,絕不是辛姑娘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如先擬個題,也好匡正字詞,信達雅齊備。就以八字為題。”

鄭斯瓔頓了頓,看向辛夷,眸底一劃而過的戾氣。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注1)

燻涼臺頓時鴉雀無聲。不止群臣,連辛夷自己,也愣了。

只因這八字,乃是中原有所記載的,最古老詩歌。

大魏寒窗十年的白鬍子夫子,明白意思的都寥寥,何況吐蕃和南詔的蠻夷,只怕花上幾天也解釋不清。

註釋

1.“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上古時期,人們群居洞野,經常受禽獸的威脅,“彈”成為一種驅逐禽獸的工具,被廣泛採用。有弦的“彈”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安全防禦功能,受到了先民們的喜愛,因而宣揚製作和使用的話語象歌謠一樣到處相傳,經過不斷修改、凝鍊,最後才經先民紀錄為今天我們所見的八字《彈歌》流傳了下來,至少已經7000年。至此,學術界一種說法認為:《彈歌》是世界上最早的詩歌。

喜歡紫卿請大家收藏:()紫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