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軍笑笑,戲謔道:“喲,劉大老闆,您買了票了就繼續聽相聲唄,我們連城的服務可週到了。”
“你……”劉風華用手指指著林正軍的鼻子,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見事已不可為,一甩袖子便憤而離去了。
林正軍還在後面喊:“有空常來玩啊。”
聽到這話,劉風華被氣的在門檻上磕絆了一下,差點沒摔倒了。
“活該。”林正軍暗罵一聲。
這場風波總算是過去了。
何向東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回頭看著師父,想知道接下來怎麼辦。
方文岐對他點點頭,意思是這場書就由他說了,畢竟他前面自己說了楊三是幫他暖場的,這總不能打自己的臉吧。
很快臺上的人就都下去了。
何向東在臺上向觀眾致歉,稍微解釋了一下前面發生的事情,觀眾也很大度地表示了諒解。
然後何向東這小模樣就坐在椅子上,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說書,三國的第一回,幸好張闊如教過他一點,他算是知道一些,不至於在臺上露了怯。
楊三和方文岐也沒走遠,就在進場門那裡看著,方文岐是越看越驚,這何向東雖然說得不怎麼樣,但是這架勢套路的確不跟他們倆一樣的。
“這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學的評書。”方文岐大惑不解。
楊三稱贊道:“你還別說啊,東子這三國說得倒是有那麼點架勢啊。”
“恩。”方文岐心不在焉地應道。
楊三嘆了一口氣,繼續道:“今天要不是東子,我這張老臉可就丟盡了,你說現在怎麼還有人拿那種老規矩說事啊,唉,真是的。”
方文岐抬起頭,皺眉說道:“你說東子是什麼時候拜的張闊如?”
“……”楊三一陣無語,敢情自己的嘮叨對方一句也沒聽到。
舊社會各行各業都有行規,沒有師承門戶是不能入這一行的,也是不允許從事這一行,否則是會被同行打壓排斥的,不說藝術類的,就連剃頭匠也是如此,你沒有師承門戶,同行來盤道的時候,就會把你的剃頭挑子拿走,讓你無法再做生意了,所以盤道也叫攜家夥。
當然了,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行規就太野蠻了,也違法了自由競爭和勞動自由的原則,所以被時代拋棄了也很正常。
但是凡是有利必有弊,這種行規也不是一點優點都沒有的,首先一點你拜師入了這一行的家譜了,也就變成自己人了,會得到很多便利的。
拿相聲來說,你拜師了入了相聲家譜了,你以後到外地賣藝,臨時遇到情況,生病了或者怎麼樣了,你可以去當地找說相聲的同行,報上師承門戶,發現是同門中人,他們就會幫助你的。
那時候經常是會有大輩組織自己和徒弟們,開始表演掙錢,把掙來的錢都給落了難的同門,這叫義務戲,盡管他們從來都沒見過,以前也沒有交情,但還是會這麼做,這是規矩。
還有就是你到別家的園子劇場想要搭班表演,就算你本事不行,人家不收你,也會給你盤纏讓你離開的,這都是有門有戶的藝人的待遇。
在以前雖然行規很重,但人情味也是很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