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夜飯很豐盛,是張書白的媳婦掌大勺,然後何向東也做了幾個特色小菜,哦,對了還有小風這孩子,他也做了一個壽司。
何向東見都沒見過,也不能理解好好的一個紫菜包飯怎麼就叫壽司了,是給人拜壽用的嗎?跟壽面壽桃一個意思嗎?
那這樣看起來這個壽司的寓意還是蠻好的嘛,就是顏色有點不太喜慶,黑白色兒的。
何向東嘗了一個發現味道還是可以的,就是已經冷了,不知道加熱一下會不會好一點。
當他把自己對壽司寓意的猜測還有加熱食用的想法說出來之後,現場霎時一靜。
連小風那孩子都翻著白眼說了一聲土鼈。
旁邊的人更是哈哈大笑不止。
何向東臉都綠了。
年夜飯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著,喝酒的推杯換盞,好不熱鬧,不喝酒的也弄一杯飲料喝著,桌子上雖然都是家常菜,但是在此刻也只有家常菜才能顯出除夕夜的家庭溫情。
在這種環境這種氣氛中,人們才能更好的感受家這個字的味道。家從來不是激情澎湃熱情似火的,它永遠都是默默溫情,就像一泓溫泉緩緩流著,不溫不火,不激不烈,但是這種淡淡而又綿長的溫暖才最能溫潤心田。
年夜飯後,所有人都在張玉樹的房子裡面看春晚,大家一起守歲。
春晚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過春節一項必不可少的習慣了,目前春晚的好評率還是比較高的。
這也跟現在的娛比較匱乏有關系,現在網路還是剛剛邁出普及的第一步,網速都還是幾十k的年代,電視上也沒有什麼娛樂節目,春晚就已經算是一道娛樂盛宴了。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老百姓的口味都養刁了,但是春晚卻還是一成不變,這自然沒有辦法滿足了老百姓對春晚的期待了。
換句話說,春晚是一直沒有變的,變的是觀眾。
當然了,這不能怪觀眾,觀眾是不會有錯的。人家觀眾見得世面多了,眼光高了,你春晚故步自封難道還要怪觀眾眼光太高不成?
在坐的大部分都是文藝圈的人,包括張書白,他也算是藝界的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們關注的點自然是跟旁人不一樣的,尤其是這裡還坐著四個傳統曲藝行當的藝人。
像什麼現代歌曲舞蹈,他們關注的還稍微少一點,也沒什麼好關注的,一個三流歌手比我們一流的唱曲的都要紅好幾倍了,我們還關注個毛線啊。
開場歌舞過後,第一個語言類節目就出場了,第一個便是相聲,還是一個群口相聲,表演者就是那四個外國人。
一段群口說完之後。
何向東:“……”
方文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