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從道士那裡把地址問了出來,他非常想去看看這個相聲園子,他也想看看這個園子過的好不好。
說起來向文社現在在北京發展的還是不錯的,觀眾雖然不是太多,但一天也能有一百多近兩百人,這樣就已經不錯了,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花錢賣票看的啊。
所以何向東知道這裡還有一家園子存在,他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看看他們生意如何,相聲如何。大家相互交流一番,溝通一下,這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午飯過後,何向東跟道士他們別過了,這些人下午雖然不用拍戲,但是劇組裡面也還有別的活兒要幹,這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劇組,所以這些人既是演員也是劇務,各種雜活也要做,不過晚上倒是可以歇工。
下午的時候何向東跟薛果兩個人去找馬丁的相聲園子,他的相聲園子跟何向東的向文社不一樣。
向文社的劇場是電影院改裝的,舞臺也是電影幕布下的一塊空地,對面的沙發小座位上坐著觀眾。
而馬丁的相聲園子是一家茶館,他自己花錢開了一家茶館,老式的茶館,客人圍著桌子坐著喝茶嗑瓜子,臺上演員們表演賣藝。
這是一種合作性質的,劇場是茶館的,但是演出的團隊一般都是外面請的,演員和茶館合作賣票,演員藉助場地賣票掙錢,茶館藉著演出吸引觀眾增加消費,這是雙贏。
還有一種就是茶館老闆僱傭演出團隊,然後讓演員在臺上表演,老闆發工資,跟酒吧駐唱差不多。
差不多就是這樣兩種模式了,前一種模式有本事的藝人能掙更多錢,但是沒本事的就要餓肚子了。後一種就是旱澇保收,但是錢就不多了,尤其是在你的表演本來就沒有多大吸引力的情況下。
何向東要去的就是這樣一家傳統茶館,它的名字叫“天一家茶館”,離的有點遠。
何向東跟薛果兩人也不熟悉路,只有一路問人然後坐著公交車趕過去,現在計程車挺多的,但是他們倆人也不捨得打車,太貴了。
到了天一家茶館的時候已經差不多是四點鐘了,都要到傍晚了,兩人下了車在門口打量這家茶館。
還別說這外面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的,門口擺著兩只大石獅子,門上掛著一塊大匾,上面寫著五個燙金大字“天一家茶館”。
全部的木質裝飾,還有鏤空的木製圍欄和擺設,看起來非常古色古香,很有味道。
薛果摸著臉,砸吧砸吧嘴,驚嘆道:“嚯,馬丁這孫子是真的發財了啊,這茶館得花不少錢吧。”
“的確不錯。”何向東也贊嘆地點點頭,這種老式茶館說相聲的氛圍其實更好,以前舊社會那幫說相聲的就是在茶社裡面賣藝的。
茶館裡面觀眾可以喝茶聊天吃點心,氣氛很輕松,他們看相聲的心情也會好很多。向文社那種電影院改的劇場就差很多了,不過何向東也實在找不出更好的地方了。
現在對有很多演員來說,他們認為在自己表演的時候有觀眾在下面吃吃喝喝的,這是對他們表演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很多人對此很看不慣。
但是對於何向東來說,他並沒有這種負擔,那種交響樂芭蕾舞可能是不允許,人家的規矩就是這樣的。但是相聲本來就是一種很平民化的玩藝兒,很輕松很隨意,這是一種市井文化。
難不成你讓觀眾來聽相聲還要穿上西裝革履,腦門子上的頭發也要豎的一絲不亂?這就太違和了,到時候人家在座位上正襟危坐,你在臺上扔包袱人家到底是笑還是不笑啊?
所以相聲就是一種市井文化,但可惜已經有太多人忘了相聲的本質了。
進了門去,何向東發現茶館裡面擺著一張張整齊的桌子,擦得非常幹淨,讓人看著就感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