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擁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當然更富有傳奇色彩的是他身上擁有的強烈的愛國情懷,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王彌葦就很少再說傳統書目了,他所說的書全都是他自己新編的,全都是揭露社會現實,揭露侵略者醜惡嘴臉的書。
影響力最大的永遠都是通俗文化,高雅文化能影響的僅僅只是那一部分很高雅的人,通俗文化的滲透力才是最大的。
王彌葦在抗日的十來年裡面,他在全國各地說著侵略和反侵略的書目,農村,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的說書對抗日宣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的的確確驚醒了一大批仍處於渾渾噩噩的愚昧國民。
當然,在這期間,他也遭受了許多迫害,數次險死還生,可他卻永遠都是矢志不渝,這也令藝界同行都很佩服他。
新中國成立之後,藝人們全都翻身做主了,國家本來是屬意讓王彌葦來做藝界領袖的,可惜王彌葦卻根本沒有興趣,他甚至連加入國家曲藝團的興趣都沒有。
他揮揮衣袖,直接又遁入了茫茫江湖,放棄了已經送到面前的名譽和地位。
這等灑脫,給王彌葦平添了更多傳奇色彩。
一晃,又是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傳奇已經不再被人記得了,現在傳奇死了,何向東把傳奇的事跡挖掘出來,傳奇依舊是傳奇。
社會各界沸騰了,若只是一位老藝人去世,社會各界頂多會略表哀悼,可是王彌葦不一樣,這個人物太傳奇了。
曲藝界更是沸騰一片,好些和王彌葦是同一時代的老藝人紛紛而動,無數記憶都湧現在了他們腦海中,當初的那個傳奇竟然一直還活著,當初的那個傳奇竟然已經死了?
相聲門的人也沸騰了,好多相聲前輩這才知道原來當初的淨街王王元風竟然是他們同門之人,於是,好多人都開始查詢王彌葦的門戶。
相聲界三大世家都來參加王彌葦的追悼會了,少馬爺直接從天津趕了過來,常家幾位爺也都過來了,侯家人也來了。
王彌葦生前幾十年都甘於無名,可是死後卻著實濃重了一把,在追悼會上,文化部門也來人了,來的是一位文化部的副部長,他還帶來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的是“人民紅色藝術家”幾個大字。
副部長在追悼會上發言,說是國家是不會忘記那些為國家,為民族付出的人,這是王元風先生應得的榮耀,生前雖然無法給他,但死後必然不能委屈了曾經的英雄。副部長還強調了王元風精神,要讓文藝界人士都要認真向王元風老人學習。
就連王彌葦墓葬之地都被特批在八寶山,八寶山可不是一般的公墓,可不是一般人能埋在裡面的。
王彌葦死後確實榮耀了一把,也風光了一把。
在王彌葦下葬之後,何向東蹲在王彌葦墳前,看著墓碑上的照片,他長嘆了一聲,藝人行就是名利場,能堪破名利的有幾個人呢?何向東的師父是一個,王彌葦也是一個。
王彌葦是什麼時候堪破的,是在建國後,還是抗日戰爭時期?
何向東搖搖頭,無奈一嘆,在王彌葦墳前灑下一杯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