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勃發家離開之後,林青山徒步走回了家,這次他不能跑因為會顛簸左手斷臂,導致十分疼痛。
而恰巧這段走回家的路上,他想了很多事情!想起山上的師傅李平海,想起教自己莽牛勁的宋九凡師傅,還想起李萍兒,不知道她現在過的好不好?
可是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的記憶又回到了穿越之前,兒子豆豆的面孔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他心裡頓時感到愧疚和疼痛。
沒錯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心病,雖然一轉眼十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可是對兒子的掛念絲毫沒有退減。每當想起兒子那麼小,孤零零的一個人,還不知道被賣到了那裡?是凍著了?還是餓著了?會不會遭到毒打……
這所有的可能,都在他的心裡不斷的浮現,彷彿就像一個罪惡的枷鎖一直困在他的頸上,內心的自責也像刀子一樣劃著他的皮肉。
“豆豆!你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爸爸一定會回去救你的……”林青山在心裡對自己說。
這也是他繼續振作的理由,更是他通往強者之路的信念……
林青山結識了張武和黃奇兩人之後,三人時常會在一起聊天切磋身手。日子久了之後,越發的感覺他們為人不錯,也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講義氣!
張武也把自己所會的八極拳作為交換教給林青山,同樣林青山也把自己會的太祖長拳以及八卦掌的一些套路教給他,兩人互相學習互相切磋。
“八極拳”是清初年間一個叫“吳鐘”回人所創,後來傳到清末之時,經黃四海、李書文等人聞名於世。八極拳據傳是從槍術演化而來,擅長肘擊勁力爆發十分厲害。又經過歷代傑出宗師的專研改良,演變出今天的八極拳大小架。大架是打法,小架是練法樁法。
而張武只學了一部分的大架,並沒有將小架子等一併全學,所以林青山跟他交手的時候才發現他暗勁薄弱,實際是根本不會八極拳小架暗勁練法。
縱然如此他的明勁筋骨修煉也十分恐怖,如果按照林青山道門武功層次的劃分,他應該練到了明勁中期或許要靠後一些,而自己本身才練到明勁初期。
要是光從身體素質筋骨修煉的強度上比較,林青山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可是要從武術打法技巧以及暗勁上來比,林青山跟他半斤八兩並沒有多大優勢。
但往往初期習武的人中,從明勁開始修煉的人要比從暗勁修煉的人厲害許多,那是因為暗勁需要後期做到“暗勁外放”才可傷人。可是明勁修煉一開始便能強身健骨,力量、敏捷、速度都會有明顯的提高,所以一般習武者都是從明勁開始修煉,然後漸漸開始修煉暗勁,再到後來的內外兼修直至化勁的目的。
而林青山則與眾不同,師傅李平海顧忌他年齡尚小又有異於常人的天賦,便選擇讓他從暗勁修煉開始,進而慢慢加強明勁上的修煉,寄期於他將來一樣進入化勁之境。
其實無論是暗勁修煉還是明勁修煉,除了本身天資的原因,基本上都需要各自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本境界的最高境意。
而每一個境界前、中、後期的實力相差十分明顯,但唯一不同的則是純暗勁中期的習武者,同樣打不過明勁中期甚至初期的習武者。
所以自古以來習武者都是先從明勁修煉漸入暗勁,或者先修了些許暗勁再修煉明勁,從未有過一直修煉暗勁的人,若是一直修煉暗勁,不說前十幾年中跟廢人無異,再者也只能做個修身養性的散人。更不敢在人前賣弄手段,弄不好就被人家一個剛剛習武明勁初期的人修理一頓,那才叫“倒黴冤枉綠王八”呢!
在林青山心中周勃發則與張武不同,周勃發從小修煉八卦掌,外功打法自然不用說,光從暗勁修煉上就比張武要強很多。但是明勁修煉上兩人似乎也並沒有多大差別,如果兩人交手的話周勃發的勝率要大一些,可是真的拼死相搏要在黑拳鐵籠裡玩命,誰贏誰輸還真說不準……
無形中林青山和張武黃奇兩人走的越來越近了,張武這個人倒也痛快,把自己會的那幾手八極拳也都全教給了林青山。而作為交換林青山當然也把太祖長拳和八卦掌的一些練法交給了張武,兩人算是亦師亦友沒有高低之分。
當然張武除了把八極拳教給林青山,同樣也以現代散打的角度幫助林青山訓練身體,這是林青山第一次接觸到除了傳統武術意外的新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發現果然行之有效,比如其中有一些訓練方法就十分有趣。
張武用布抱住一顆網球,然後將兩邊用皮筋固定住,分別把兩端固定在一個空房間天花板和地面上。當人用力擊網球的時候,它會快速的來回反彈,如果擊打網球的人一個不注意,就會被飛回來的網球打中。
這種訓練是針對反應力和出拳速度非常好的方法,當然其中還有很多針對肌肉力量,以及出拳速度等的具體訓練方法……
林青山感覺自己真是大開了眼界,沒想到除了傳統武術之外還有許多訓練身體的方法。
當然另一方面林青山並沒有風放鬆跟周勃發的學習,只是因為自己左手斷了之後沒法喂招,兩人沒事的時候接觸也都是相互分享各自修煉的心得。周勃發這個人果然聰明,盡管林青山在教給他的莽牛勁口訣中參雜不少水分,可是他依然摸出了門道修煉的還挺不錯。
而林青自從跟他學完了八卦掌的樁位練法以及打法,總感覺似乎少點什麼。對於八卦掌的暗勁練法上更多的東西周勃發也隻字未提,似乎根本就不知道。
這些日子一見面也總是跟自己套莽牛勁的練法口訣,林青山自然也不傻和他打起了太極拳,大家都在雲裡霧裡的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