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懷恩這一輩生出來的姑娘非常少,能長到出嫁的只有一個姑姑,可那個姑姑早十年就因病逝去,再細數家中媳婦們的孃家,發現合適投奔的一個都沒櫻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往哪個方向走。”穆子期見大爺爺穆多糧蹲在地上做著抽旱菸的動作,偏偏煙鍋裡早已沒有了菸絲,就忍不住道,“時間不等人,咱們想清楚就趕緊做決定,反正我們家是要往南走的。”
“往南走?”穆多糧皺起眉頭,“聽那裡有一夥賊兵,非要人剃頭不,還生吃人肉。”這段時間在縣城居住,他也常到外邊打探訊息,聽到了不少傳言。
“是啊,如今是亂世,我聽以前有些軍隊沒有糧食了,是要吃人肉的。”其他人把自己聽來的訊息一一道來。
“這不是真的,我還聽南方那邊去了就可以分地,吏治清明,沒有那麼多苛捐雜稅。”穆子期一聽到那些傳言就有些哭笑不得,這些可怕的流言大都是大金國官府搞出來的,就為了抹黑南方政權的形象。
眾人似信非信,有些猶豫不定。
“我們這地方有蝗災,但相信越往南走情況就越好,那邊不別的,起碼深山老林都會多出幾個,有了水咱們才能活下去。”穆子期經過這三的相處,覺得和族人在一起安全感還是很高的,大家聽話又團結,萬一其他人不肯和他一起南下,他還得去找合適的人選,麻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算沒有疑似穿越者建立的政權,穆子期也打算南下,因為他前世就是南方人,熟悉那裡的氣候和環境,而且南方草木多,生態環境比北方這邊好太多,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比北方少,尤其是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那裡向來是重災之地。
穆子期認為現在所處的地方應該是中部地區,所以走到福省或百越等地,應該還是有點希望的。
“就是,現在水是越來越少,山上連樹葉都沒有,反正不能走回頭路。”三爺爺穆多金站在穆多糧身邊,開口道。
“南下……太遠了。”穆多糧緊皺的眉頭依然沒有鬆開,他望著龜裂的土地,光禿禿的樹枝,心裡滿是愁苦。
這世道,怎麼就變得那麼快呢?前兩年還好好的。
“去府省也挺好,俺聽那邊從不缺糧。”五爺爺穆多銅看著坐在行李上顯得沒精打采的家人,忍不住提建議,“俺們這裡離府不算太遠,南下的話還不知道要走多久。”
“府也許有糧,可附近的人都去那裡,如果咱們也跟著去,萬一連城門都進不去呢?先前寧安縣就是如此,你看城裡都沒有讓他們進去。再了,府那邊的路難走,一不心就摔死,咱們家婦孺多,不好走。”五房的一個族叔跳出來反對,現在就數五房年紀幼的孩子多。
“就是就是,我覺得大郎得對,咱們還有糧食,應該能走到,起碼南方那邊沒有受災,到時就算乞討也有個地方。”穆懷苗倒是旗幟鮮明地支援穆子期,他總覺得大郎似乎胸有成竹,可能知道什麼隱秘訊息。再了,這三他們不止一次遇到過想搶劫他們的亂民,但在穆子期的指揮下,他們都順利度過了。
他們私底下早就有猜測,大郎和陳香主僕可能真的見過血,他們兩個打人從不猶豫,又狠又準。
“反正咱們穆家不能分開,一定要在一起。”穆多糧見最熱的時辰已經過去,不想再留在原地,他一想到相隔不算遠的縣城滿是死人就害怕。屍體一多,萬一有疫病就慘了。
“大郎見識多,我信大郎的話,咱們就往南邊走。”穆多糧終究還是下定決心,主要是老葉氏和穆子期都想南下,一副堅決的樣子,他當然不會和他們分開。
穆子期對此很是感激,這到底是自家爺爺的親兄弟,就是靠得住。
族長一發話,其他人自然沒辦法,加上大家心裡本來就沒有多少主意,現在有人出頭了反而是好事,起碼目標明確。
於是,在對普平縣失望後,為了生存,他們將繼續南下。
這一路上,穆子期見到了許多人間慘劇。蝗災過後,大地沒有綠色,枯枝遍地,路上逃荒的流民不知凡凡,他們大都是枯瘦如柴,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再也沒能爬起來。
有親饒還好,起碼可以給他挖個坑埋了,沒有的話只能暴屍荒野,讓烏鴉、野狗叼食。有時他們經過村莊留宿時,裡面不是荒無人煙就是和之前的少年一樣,手裡挎著個籃子,拿著鐮刀或繫著鉤子的竹竿到處尋覓能下口的東西。
穆子期記得自己曾在書房裡翻閱過一篇文獻,裡面有這樣一則記載“飢餓的災民們吃幹聊柿葉、剝下的柿蒂,蒺藜搗成的碎粉,吃麥苗,撿收鳥糞,淘吃裡面未被消化的草籽,甚至掘食已經掩埋聊屍體。”[注]
當時看到的時候只覺得可憐,可如今活生生的一幕發生在他面前,更讓他覺得恐怖,只覺得行走在路上,到處都是危機,如影如隨。
“我也報名,待會是不是就上船了?”劉延知轉向賣船票的人,神情頓時變得緩和下來,笑道,“你們在這裡停留多長時間?”
“子不錯,是從北邊那過來的吧?一看你們的氣勢就不同。”賣船票的人見有人這麼快就訂下位置,心情總算好了一點,話的語氣也緩和一些,“我運過不少流民,那些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就是不一樣,你們雖然不是,但肯定見過血吧?”
穆子期狀似羞澀一笑,微微低頭不語。
劉延知微微一笑,也是不答話。
賣船票的男人似乎也不指望穆子期他們回答,反而很快就繼續道,“我們一個時辰後走,你們要快點過來,要不然位置就沒有了,船可不等人。”事實上,要不是為了錢現在誰還樂意上岸啊?
他這話一出,剛剛還安靜的人群頓時一亂,紛紛交頭接耳。
穆子期身上的銀錢不夠,就先交了三兩定金,他看著劉延知交完銀子拿到證明後,兩人就擠出人群,徑直往鎮內走去。
回到家一,正在打包行李的陳香幾乎要跳了起來:“什麼?要十兩?他們怎麼不去搶?這麼多錢在內江的話連包一艘船都快夠了。之前不是五兩麼?這才半個月的功夫就漲價了!糧價都沒他們漲得那般狠。”十兩銀子太多了!有些幾口之家一年都掙不了這麼多錢。
喜歡古代養家日常請大家收藏:()古代養家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