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
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難,其中2974人被官方證實死亡,另外還有24人下落不明。遇難人員名單中包括:四架飛機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貿中心2603人,五角大樓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員在此事件中殉職。
2001年9月11日當天的恐怖襲擊對美國及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珍珠港事件後,歷史上第二次對美國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這次事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政府對此次事件的譴責和立場也受到大多數國家同情與支援;全球各地在事件後都有各種悼念活動,事發現場的清理工作持續到次年年中。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由,實行先發制人戰略,在全球範圍內發動“反恐戰爭”。由於美國認定本?藏匿在阿富汗並受到庇護,2001年10月7日,美國開始對阿富汗實施大規模的軍事打擊。在不到兩個月內,美國推翻了阿富汗政權。此後,美國派大量兵力,利用高科技手段搜捕本?,但未抓獲其人,直到2011年5月1日,美國政府才宣佈在巴基斯坦擊斃本?。
2003年3月20日,美國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與本?相勾結為藉口,發動伊拉克戰爭。雖然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但美國對伊發動戰爭的理由,至今查無實據。
美國行動
2001年10月7日:美英軍隊開始對阿富汗政權發動進攻,反恐戰爭從此打響。
2001年10月26日:小布什簽署國會透過的反恐法案,這一法案被命名為“愛國者法案”。根據法案,美國將大量增派警察和偵查力量“應對美國從未面臨的嚴峻威脅”。
2002年1月11日:美國空運第一批阿富汗戰爭戰俘到古巴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內的恐怖嫌犯監獄。
2003年3月1日:三號頭目、涉嫌策劃911襲擊的卡利德謝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被捕。
2003年9月10日:本和二號人物在公佈的一份錄影帶中出現,其背景為某個“尚未確定位置的山區”。
2005年5月2日:3號頭目、巴基斯坦基地分子首領、利比亞人阿布?法拉傑?利比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被捕。
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他下令加強無人機攻擊行動,以大力削弱。
2009年8月5日:武裝高階指揮官馬哈蘇德在位於巴基斯坦南瓦濟里斯坦部落地區基地遭美軍襲擊身亡。
2010年6月1日:稱,其三號首領,阿富汗分支行動首領穆斯塔法阿布亞齊德遭襲身亡。
2011年5月1日:奧巴馬宣佈美軍在巴基斯坦首都堡北部城市阿伯塔巴德的一次突擊行動中打死了本,並在隨後將其屍體海葬。
這些一系列的事件中都有魔鬼小隊的身影!
《九一一報告》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宣佈將會對發動襲擊的恐怖份子以及保護他們的國家發動軍事報復。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阿富汗政權,理由是他們拒絕按照美國要求立即提交嫌疑犯,反而按照無罪推論原則,要求美國先提交嫌疑人涉案的證據。早期有傳聞稱伊拉克也捲入襲擊事件,但是至今依然沒有證據證實該傳聞,美國政府也已經放棄繼續尋找此類證據。美國政府稱“反恐戰爭”將會長期持續下去。
2001年9月19日,美國派出戰鬥機前往波斯灣軍事基地。有報導稱9.11後美國和英國派出特種部隊潛入阿富汗,但被當局捉獲。2001年10月1日,美國、英國和阿富汗都否認了傳聞。美國東部時間2001年10月7日下午12點30分當地時間晚上9點),美國與支援的英國軍隊發動了對阿富汗的軍事襲擊,針對的軍事、通訊設施以及可能的恐怖份子訓練營投擲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參見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攻擊。奧薩馬·透過半島電視臺的衛星節目警告布什,如果美國動用核武器的話,他將會使用生化武器作為還擊。2001年11月,由美英部隊支援的北方聯盟控制了首都喀布林。被迫撤離至坎大哈。
美國國內反應
政府的各級部門展開了對事件的調查。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立即秘密拘留、逮捕、盤問了至少1200人,大多數是非美國公民的阿拉伯或男子。美國司法部也查問了5000名來自中東的男子。政府後來承認,當中只有10到15人與有關,但是無人牽涉九一一事件。但是依然有500人因觸犯移民條例而被監禁,70名以色列人因違反旅遊觀光簽證而被拘留。國會透過了400億美元緊急撥款,還有大約200億美元撥款用於航空公司補助。多部被指責為侵犯人身自由,為政府監視民眾提供便利的法律也獲得透過。2001年10月10日,聯邦調查局公佈了“fbi恐怖份子通緝令”名單。
2016年9月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透過一項法案,允許“9·11”恐怖襲擊事件受害者及其親屬起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
美國紐約市2002年9月11日舉行各種活動,紀念“911”恐怖襲擊事件一週年 。
當地時間2002年9月11日午,紐約州州長帕塔基、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以及其他政要和“911”事件中遇難者的家屬聚集在世貿中心原址。紐約5個區的消防隊員、警察和港務局工作人員代表一早就敲著鼓點、吹著風笛來到同一地點。8時46 分,即第一架被劫持民航客機撞擊世貿中心1號樓的時刻,布隆伯格號召全市市民向“911”事件遇難者默哀。
帕塔基州長朗讀了美國前總統林肯於1863年發表的葛底斯堡演說:“我們要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 身精神,來完成他們已經完全徹底為之獻身的事業。”
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其他知名人士和罹難者家屬宣讀了“911”事件中喪生的2801人名單,其中包括現場 執行搶救任務的343名消防隊員、75名港務局工作人員和23名警察。
近3個小時的紀念活動穿插了3次默哀,紀念第2架飛機撞擊2號樓和雙子樓先後倒塌。許多罹難者家屬手捧玫瑰, 下到世貿中心廢墟底層臨時修建的圓形花壇,敬獻鮮花。這些花束將成為未來世貿中心紀念館收藏物的一部分。新澤西州州長麥克格里維朗讀了美國《獨立宣言》後儀式結束。
美國總統布什夫婦在參加了五角大樓和賓夕法尼亞的紀念活動後,2002年9月11日下午抵達世貿中心原址,向“911”事 件的罹難者敬獻花圈。晚上9時布什向全國發表紀念講話。
紐約市的紀念活動是在高度戒備下進行的。警察在陸上、空中和水面加強巡邏,機場、電站、大橋、隧道、重要建築 設施嚴加保衛,以防襲擊。
2003年9月11日上午,紐約人再次聚到世貿廢墟,紀念在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上午,紐約、華盛頓和賓夕法尼亞受襲事件中死難的三千零一十六人。
數千人自發地來到世貿中心遺址敬獻鮮花。美國東部時間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一日上午八點四十六分和九點零三分,人們兩次默哀。那是兩年前,兩架飛機撞向世貿雙塔的時刻。孩子們逐個宣讀兩千七百九十二名紐約遇難者的名單。
紐約市2004年9月11日又進入了戒備森嚴的狀態,而紀念儀式仍將是世人注目的焦點。
紐約市2004年9月11日的紀念儀式將於上午8時40分在曼哈頓下城的世貿中心遺址舉行,配合宣讀2749名罹難者姓名及紀念雙塔遇襲及倒塌的時刻,儀式中共有四次默哀。黃昏時將點燃兩道光芒,射向天空,以象徵雙塔永遠屹立不搖。
與往年紀念活動不同的是,2004年將突出遇難者家屬的內容,在“9.11”當天遇難者的父母、祖父母和他們的親人,將高聲宣讀親人的名字。在賓州,所有教堂的時鐘將在第四架飛機墜毀的時刻敲響。過去三年從未參加過活動的美國居民布蘭馬蒂,將在2004年的紀念活動上為她的兒子獻上一首詩,她的兒子作為金融分析師曾在世貿中心南樓工作,如果他還活著的話,這個月他就滿25歲了。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向五角大樓遇襲的184名罹難者致哀。當天除了劫機撞向世貿大樓和五角大樓外,還劫持了一架民航機,可能準備撞向白宮,但因乘客起而反抗而未事成,飛機墜毀於賓州,劫機者與乘客44人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