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發展不就是因為每個先輩的一點點小小的進步嗎?
南星不知道越雲川腦子裡複雜的歷程,她只覺得得到了丈夫的支援,很開心。
越雲川在答應南星之後,也在想著,自己能夠在這古代封建社會做些什麼。
他想了又想,他無法改變社會的根本制度,那麼就只能想辦法讓平民獲得更好一些。
結束翰林院的生活之後,越雲川會被授官,最可能的就是成為一地的父母官。
作為一地父母官,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土地裡面有更多的産出,那麼有什麼增産的法子呢?
越雲川開始常駐翰林院的藏書閣,專門鑽研農業書籍,同時主要就是煩系統,讓系統多多吐一點關於未來社會的增産辦法。
越雲川將這些東西都單獨整理出來,準備有朝一日能做主的時候使用。
這期間,南星卻是在醫館內收了女學生。
這些女學生有大有小,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家境都很貧窮。
南星這一步沒有邁出去太大,她一開始只收了三個女學生。
古代女子認識字的實在太少,能夠識字的往往都喜歡找更加體面的活計。
南星只能找一些聰明的貧家女孩自己教導,只是從識字開始教起,這就很慢了。
南星曾經因此而沮喪過一段時間。
越雲川安慰她,“女醫本來就艱難,從頭開始培養也總比沒人培養的好,你若是不耐煩從頭開始教導,我們就僱個先生回來教她們識字……”
南星聽到還可以僱個先生回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真的?”
越雲川點頭,“當然!”
於是越雲川出去尋找了一位先生回來,這位先生不是男的,而是一位剛剛從宮裡出來不久的嬤嬤。
嬤嬤回到家中之後,才發現家中情況並不好,需要她出門做活養活全家。
越雲川便將人僱了過來。
經過安排之後,嬤嬤每日上午來教南星的三位女學生識字,下午就歸家。
下午,這三位女學生就跟著南星學習辨別草藥,等到識字之後再背醫書。
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
等到越舒凡三歲多一點的時候,越雲川結束了翰林院的三年工作期,開始外派當官。
越雲川的第一個官職,是江南一小縣的縣長。
南星不願意與越雲川分開,於是將藥鋪託付給師母謝夫人經營,帶著兒子跟隨越雲川的腳步,去江南小鎮赴任了。
越雲川領到赴任必備的任命狀告身之後,就立刻收拾東西準備出發。
因為挾妻帶子,路上不能快走,又不能耽誤出發的時間,所以要早些出發,給路上留更多的時間。
臨走前,謝遷考慮到越雲川身邊並無得力助手,於是從身邊的人身邊選了一部分交給了越雲川,勉強給越雲川湊夠了班底。
南星原本想著只有她和越雲川帶著孩子出發,結果被師父師母塞了一堆的人,於是幹脆也把自己的徒弟帶上了幾個,準備在路上慢慢教。
越雲川十分感慨,本以為考完科舉之後就是勞碌的盡頭,沒想到當官又是另外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人生路啊。
但既然成了官,總要做些事情,越雲川一路上走走停停,思索著當官之後又能夠做些什麼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