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裡控訴了太子的種種不是,先帝原本想將他除了宗廟,貶為庶人,念其有悔過之意,皇上生病以後一直守在養心殿,遂改為廢除太子之位貶到荊州,立齊王為太子。
先皇後和太子滿腔怒火,根本無法接受可又不得不從。
文帝二十六年,皇帝瞢,太子皓辰繼位。
忙完太上皇的葬禮,接著就是新帝的登基儀式。
新帝新氣象,林皓辰登基之後,封秦貴妃為太後,原太後升為太皇太後,齊王妃楚氏封為皇後。
廢太子林皓昕被貶,離開京城,食荊州邑,沒有皇上的宣召,一輩子不得入京。
文帝皇後張氏,被查出手中沾染數條人命,被貶為太嬪住進冷宮。
不可一世的張氏,離開了華麗無比的翊坤宮,開始了青燈古佛的冷宮日子,以了此殘生。
林皓辰對這個處罰似乎並不滿意,想到母後十多年提心吊膽的日子,就覺得這處罰太過輕微,恨不得殺了她以解心頭之恨。
太後早已看得淡然,說他剛剛登基,當示仁愛之心,切莫妄動殺機,失了民心。
冷宮的條件艱苦,皇後前半輩子錦衣玉食的養尊處優,倏地住進冷宮,這樣的日子對她來說生不如死。
太後認為殺了她不僅髒了自己的手,反倒成全了她,不如讓她在冷宮悔過。
張丞相勾結外敵,結黨營私,賣官鬻爵,禍亂朝政……被奪去丞相之位,府邸被抄沒,閤府上下被流放到嶺南。
丞相夫人房氏,得知文帝皇後被貶後,自知大禍臨頭,便不動聲色的收拾了一箱銀票和金銀珠寶,帶著那個患有痺症的兒子,和張家大少爺,消失的無影無蹤。
府中流言四起,說是房氏早就和大少爺勾結在一起,小少爺便是她和大少爺的私生子。
回想起之前的種種,張丞相自知流言並非空xue來風,一宿未眠後頭發全白。
他原本想派人去追,可一想到予柏是自己的骨肉,予楓就算不是自己親生的,也是他張家的骨血。
新帝登基,勢必會和張家算賬,就算不斬首也免不了流放,他們走了也好,好歹可以保住張家血脈。
抄家的那日,怎麼也找不到他們三人,逼問之下才得知他們早已私奔,這件事迅速在長安城蔓延開來。
這樣奇葩的事,百姓們聞所未聞,那勁爆的訊息,一時間竟然蓋過皇上新政的風頭。
被自己親兒子戴綠帽子,堂堂丞相迅速淪為笑柄,獄卒們的話裡話外,都是戲謔和嘲諷。
風光一輩子的丞相,哪裡受得了這份恥辱,流放前的晚上,鬱郁寡歡的他,趁著大家不注意,解下自己的腰帶自溢身亡。
張丞相一死,廢太子一黨失了主心骨,勢力迅速分崩離析,朝堂上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鈎心鬥角,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