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聖旨落實,光環加身,搖身一變,儼然不同。
這就是名分的影響作用。
不說別的,陳三郎一路來,頂著的名分光環也加分不少,破除了諸多障礙。
但如今,時勢已經不同了。
上一次欽差來,帶來了封官的聖旨,只可惜,是給蘇鎮宏的。陳三郎打發對方回京城,其實也請了旨,但隨著後面翻天覆地的變故,包括皇帝駕崩、包括中州大戰的落幕、以及元文昌的作反……
那一道聖旨,顯然已經不可能再下來了。
京城門戶五陵關都被圍困住了啊,欽差怎麼還出得來?況且新帝剛上任,忙著處理家門口的困境,也根本顧不及雍州這邊了。
沒有聖旨下來,朝廷的名分就遲遲無法落實,若是選擇等待,便只能一直拖著。
這個等待,很可能無期。
與其傻等,不如自立門戶,先訂了制度再說,這樣的話,也算是穩定人心,給跟隨的人一個交代。
這,就是陳三郎的決心。
其實一路來,不管是分田法,還是律令這些,已經算是新制度的一部分了,推行得很順利,毫無阻礙。
因為現在的嶗山府,誰還會傻乎乎地跳出來指責呀。有陳三郎,大夥兒才有飯吃,誰給飯吃,就跟誰走,十分簡單。屢經劫難的民眾們,幾乎都已經麻木了,其他的,不再去想。
所謂時勢造人,亦可造法。
有了民心基礎,全面制訂新章程,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對此,周分曹也是盼望已久,至於郭楚等人更不用說了。
陳三郎點點頭,說道:“我昨日與逍遙道長談過,推算吉日,恰好在大年初一。”
“明白,我會提前派人到下面縣城,請各位主事回府城來,聽候任命調遣……”
周分曹頓一頓,繼續說:“這兩天,我會整理出一份人事考核文書,交給公子過目。”
新的章程建立,並非一切按部就班,可能會有一些調動變化,這就得根據實情來做。
這時郭楚站起來,開口說道:“公子,當新制度建立,一定有很多文書律令需要頒發,那麼印章方面,可得提前準備好。”
既然有了基業,要把局面做大,那許多事情自然不能草率而行,急就章等,製造粗劣的印章就不該繼續使用了。一來有失體面,不夠正式,二來也容易被假冒,一不小心,甚至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後果。特別是軍符,軍伍調動使用,不容許有片刻的差錯。
陳三郎深以為然地道:“郭先生所言極是,印章之事,不可怠慢。不過府中大章,我已經請逍遙道長打造好了。”
說著,把玄武印拿了出來,端正地放到案上。
聞言,周分曹和郭楚心中一動,知道公子早有籌謀,這時不禁伸長脖子來看那章,一看之下,便有觸動,但憑材質,這章便已是上乘,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