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郎知道他賣力的緣由,聽完之後,甩出一串錢。
店小二接過,眉開眼笑,其實在客棧裡跑堂,每月工資並沒有多少,倒是客人額外的賞錢收入更豐厚些,遇到出手闊綽的主,扔一錠銀子出來,便等於他幾個月的工資了。
陳三郎聽完揚州十景,對於其中的瘦月湖頗感興趣,便決定今天到那邊看看。
瘦月湖是一口城中湖,佔地十數畝,水是活水,水質清澈,岸邊一圈,遍植楊柳,而水面之上生長著連綿的荷花,當花開之季,花朵妖嬈嬌豔,美不勝收,故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美譽。
其實揚州十景,倒有三景和瘦月湖密不可分,等於連在一起,比如山色塔,比如二十四橋,比如飛來峰等。
問著路,走了大半個時辰,陳三郎來到湖邊,放眼觀望,見碧波蕩漾,荷花盛放——當前季節,不正是花期嗎?
紅綠相間,恰如詩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陳三郎看得心曠神怡,真是不枉此行。
沿著湖岸走,不知不覺走出一大段路,見前面一座古塔屹立,高一十八層,塔尖如針,直刺蒼穹。
夏禹王朝重釋家,因而許多城鎮中都建有佛塔廟宇等,不過這麼高的,卻比較少見。
山色塔。
關於此塔來歷,有一段典故,當初建塔,不用青磚,主體建材都是僧人在城外的山峰挖掘山石,然後一塊塊打磨成磚,再用石磚徹就。
這般過程,千辛萬苦,簡直非人折磨,非大毅力者不可成。
足足十年光陰,佛塔才建成,因通體保持山石顏色,風雨不侵,歲月難磨,便起名“山色塔”。
山色塔後面,閃出一座山峰。這峰形狀有些古怪,橢圓孤直,很突兀地鎮在湖面上。
飛來峰。
飛來峰的故事更加玄乎,話說很多很多年前,瘦月湖有蛇妖作祟,興風作浪,吃人無數。此事被天上的神仙知曉,便扔出一座山峰,破碎虛空,直接將蛇妖鎮壓住。
那山峰,便是後來的飛來峰。
因為這個故事,陳三郎對飛來峰更感興趣,站在岸邊,端詳許久,但不管怎麼看,山峰就是山峰,瞧不出什麼端倪來。
順著廊道,來到山色塔前,拾級而上。此刻來塔裡上香的香客為數不少,男女老少,富者窮人……
塔中自有僧人主持。
進入塔內,陳三郎東張西望,嫌塔裡頭太吵太鬧,覺得沒甚意思,正要邁步出去。
“阿彌陀佛,這位施主請留步。”
突然一聲佛號在耳邊響起,出奇的響亮,好像是在心坎上響起來一樣。
陳三郎被嚇了一跳,回頭看去,見到一位老僧人。這僧人生得高且瘦,渾身皮包骨般,一身灰色僧袍尤其顯得寬大,他臉上沒有幾兩肉,眉毛雙眼深凹進去,下巴稀稀落落幾根胡須……這副形象,跟所謂“高僧”八竿子打不到。
“呃,這位大師你叫我?”
陳三郎覺得奇怪。
那老僧咧嘴一笑,嘴裡沒幾顆牙齒了,合十道:“正是,貧僧觀施主身有慧根,腦後一圈光華含而不露,此等根骨與我佛有緣,不如就讓貧僧幫你剃度,入吾空門吧。”
陳三郎聽得一乍一愣的,什麼身有慧根,什麼腦後一圈光華含而不露,聽著怎麼像在講故事呢。居然還開口要自己遁入空門,這老僧是個瘋子嗎?
“大師,我就是來看看,看完就走,肚子餓了,趕著去吃午飯。”
老僧微微一笑:“飯隨時都可以吃,但機緣錯過,就不再來。”
一剎那,他的笑容溫煦而燦爛,整個人的形象為之一變,變得萬般慈祥;言語綿綿,聽在耳朵裡,非常舒服,舒服得讓人興不起半點懷疑之心,不管他提出什麼要求,都願意點頭答應。
嗡!
懷中劍匣微不可察地一動,陳三郎眼眸中的迷茫之色轉瞬即滅,低下頭去:“大師,我肚子真得很餓了。”
說著,頭也不回地小跑出了山色塔。
後面老僧臉上有詫異之色,想不明白為何這書生竟能掙脫自己的舌識通:“阿彌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