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當真,傻對邪;
套難解,愧難捱。
求不得,放不開;
愛別離,淚滿腮。
孫氏本不相信世上還有鄭恩這樣施恩不圖報的好人。
小時候老孃常對她說:“人生在世,誰會沒有個難處?有難的時候互相幫助,是人之常情。”她聽老孃的話,遇見別人有難處,總是盡力相助。
有一次,她揀到一個包裹,坐了一天等來了失主,那人卻說包裡的二兩銀子丟了;還有一次,她好心幫扶一個被奔馬撞倒的老人,卻被老人的兒女們反咬一口,讓她賠了治傷的藥費;她曾路遇小偷大聲喊叫,但那被偷的人卻看著小偷把她打得頭破血流一聲不吭——
她幫助別人,得到的是惡報。血淚的經歷教訓了她,使她不得不重新考慮母親的人生哲學。於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她也選擇了袖手旁觀和掩面而過,甚至在看到旁人遭遇暴力殘害時,她也開始習慣性地熟視無睹、無動於衷,選擇了冷漠。
她遇到困難,也有人“幫助”過她,但其中許多次冠冕堂皇的“滴水之恩”,卻在索取著她的“湧泉相報”。
衙門給她“愛民如子”的“滴水”,要的是她各種多如牛毛的捐稅擔承;催捐差役給她以“笑臉”的“滴水”,為的是讓她備酒招待和塞給“紅包”;鎮上奸商們付出幾句熱情話的“滴水”,為的是用最劣質的貨物以次充好坑騙她;更有不少鎮上光棍前來她家噓寒問暖,但她痛苦地發現,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藉故接觸她漂亮的身體——
一連串的事件教育了她,她心中高築起了冷漠的籬笆,把人際間的真誠、溫情、友好都凍成了冷冰冰的戒備。
到商鋪購物,她擔心挨宰;出鎮辦事,她看每個人都像是強盜;到飯店吃飯她先要瞄瞄這是不是黑店,吃個包子也總是小心檢查裡面有沒有人肉指甲;到藥鋪看病.她總擔心先生不給真藥;有女人對她親熱,她便揣測著是想沾她什麼便宜;有男人對她熱情一些,她總以為是想要勾引她……
她冷漠了世上的人,世上的人也冷漠了她。她孤獨地生活著,越來越窮,至使連看病的銀子也難以借到。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施捨‘滴水之恩’,為的‘湧泉相報’”。這成了她人生的信條!
俗話說“男的有錢就學壞,女的學壞就有錢。”於是,她開始用“美貌”去索取“回報”。
“女人就像善變的小貓,最會裝腔做調;
看上去很可愛,是要讓你進圈套;
一會兒淌眼淚,一會兒露微笑;
進了她扎的火囤,就是神仙你也難跳。”
這是小糖人和她自編自演的《半掩門之歌》,孫氏是這麼唱的也是這麼做的。
她和小糖人是“半掩門”的同行,難免互相交流經驗,有時也聯手設套。
因此,小糖人找到她時,她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了下來。騙人坑人,裝可憐,裝遭難,引男人上鉤,這是她做熟的業務。像高階職稱的戲子一樣,她能夠心裡笑著卻做作出一臉愁苦,心裡恨著卻說出甜絲絲的謊話,甚至不抹辣椒水也能擠出虛假的淚水來。
她長得好,點子多,膽子大,技術嫻熟得已經能收放自如,哭笑隨意,自以為套住鄭恩是小菜一碟,輕而易舉的事,沒想到卻連遭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