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劉伯溫的面色越發難看。
老東西還挺會抓人痛腳,然而話進了死衚衕,還如何辯駁?
諸葛亮搖晃著羽毛扇開口:“周先生博覽群書,應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每年邊塞多有人口死於非命,那龍蠻野蠻不服教化,兵丁吸收入北疆,與民不利。”
“即便如此,世子一身殺戮也成定局,任孔明先生巧舌如簧,亦不能改變潼關平添數萬冤魂,人間多出十數萬苦命人的事實。”
周慶之不愧是老學究,他聰明著呢,只給陳浮屠安插罪名,不留任何話柄讓諸葛亮接茬,他就是要坐實陳浮屠的罪名。
諸葛亮哂道:“照老先生的說法,連年戰爭,死難者難以計數,如此豈非帝王過錯?也要揹負罵名?”
“這兩件事不能一概而論。”
“潼關既為戰場,上得戰場便生死各安天命,何必多言?”
“難道這就是北疆的治軍之道?如果孔明先生這番話傳出去,他人該如何看待北疆,如何看待世子,再戰時,世子又要大肆屠戮,或以至屠城?彼方豈不人人自危?”
周慶之開始給陳浮屠頭上安插莫須有的罪名。
本來陳浮屠還樂呵呵地看戲,而聽得這句話頓時惱了,他何時屠城過?
張良呵斥道:“周老先生,念你德高望重,世子才禮遇有加,莫要胡言才好。”
“是老朽孟浪了,但世子屠戮數萬兵卒乃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天下人人皆知,世子若承認倒不失坦蕩,如若再像諸葛先生一般強詞奪理,只怕惹天下人嗤笑。”
周慶之就是咬死這件事不放,不管諸葛亮怎麼給陳浮屠擺立場都沒用,殺過就是殺過,洗不白的。
諸葛亮擦拭著羽毛扇不再作聲,眼角的餘光卻看向了陳浮屠,陳浮屠頓時心領神會。
早在來之前,諸葛亮就考慮過文人會拿殺降的事大做文章。
這是既定的事實,他的口才再好,但只要對方死咬著不放,他就沒辦法,所以他告訴了陳浮屠幾句話,但這幾句話他不能說,必須陳浮屠親自來說。
陳浮屠正欲開口,突然旁邊傳來一道慍怒的女聲,“周老先生,您言過其實了吧。”
這下別說眾人驚訝,饒是陳浮屠都懵逼了。
開口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直安安靜靜陪坐的柳朧月。
也摩望著她美麗的容顏,眼底劃過一抹貪慾,開口道:“公主殿下,北疆的私事,您就別參與了吧?”
“本宮將嫁於世子為妃,便與世子榮辱與共,如何說不得?”
柳朧月一點也不給也摩面子,也摩被噎得悻悻然,只得閉嘴。
周慶之欠身作揖,問道:“公主殿下,有何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