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闖的一聲令下,身後的衛隊兵士,各個殺氣騰騰直衝眼前的蘇祁安。
不僅是衛隊衝鋒,林子兩邊,同樣有著箭矢射出,瞬間,蘇祁安的衛隊,一下子就被包圍,密集的箭矢射來,但被圍困的蘇祁安絲毫不慌,已經擺開架勢的衛隊們,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
密集的箭矢大部分都被盾牌手抵擋,並未造成什麼傷亡,之所以放箭,並未為了給蘇祁安製造傷亡,而是替衝鋒的兵士打掩護。
這一輪的箭矢,很有效果,讓衝鋒的兵士,距離蘇祁安不足數十步,手中揮舞的大刀,陣陣風聲都是清晰可聞。
此時被衛隊保護的蘇祁安,依舊還是被盾牌手保護著,哪怕沒有箭矢攻擊,衛隊反擊,在先手上就已經落入下風。
衝過來渾身殺氣騰騰的兵士們,臉上有著止不住的冷笑,就這次的先手,一個衝鋒,足以將眼前的衛隊給傷亡過半。
可以說,勝利正朝著他們招手,這裡的出兵,雖說馬匪是一個敗筆,但能夠順利的將蘇祁安擊殺,剿滅這支衛隊,總的來說,也不算太吃虧。
隨即兵士的出擊,他們終於抵進到了蘇祁安衛隊身前,手中的大刀揚起,狠狠的劈下去。
而那些盾牌手,始終保持格擋的架勢,並未改變陣勢,在兵士們看來,這是不得已的辦法,已經衝到了面前,如果撤掉盾牌手反抗,恐怕傷亡更大,死傷更加慘重。
大刀狠狠的劈在厚重的盾牌上,發出沉悶的聲音,盾牌猶如山嶽一樣,死死的定在原地,對這結果,在兵士們的意料之中。
如果能夠一刀劈碎盾牌,根本不現實,一刀劈下,也是為了讓衛隊兵士害怕。
在大刀對盾牌無用後,很快,身後手持長戟的兵士早就迫不及待的衝擊了,盾牌能夠抵擋大刀,卻防不住長戟兵。
就在這些長戟兵,順著盾牌與盾牌之間的縫隙狠狠衝去,突然,穩如山嶽的盾牌手竟然撤開了。
緊接著,就是童戰為首的衛隊兵士,騎馬揮舞著手中兵器,朝著他們衝來。
看樣子是想魚死網破,趁機衝亂他們的陣勢,好借擊突圍。
這想法,兵士們早就看破了,二話不說,立馬換了兵器,由大刀變為長戟,同樣騎馬,馬蹄急促,同樣衝了過去。
無論是蘇祁安還是蘇康的衛隊,此次大部分還是以騎兵為主,既然蘇祁安要魚死網破,這正合他們的心意。
反正上面的人下了命令,死活不論,那他們就更沒有什麼顧忌了,直接衝殺就是,反正倒想看看,在雙方這般衝撞下,究竟是蘇祁安的衛隊更強,還是他們技高一籌。
隨著雙方衛隊騎兵的交手,一場激烈的廝殺在這條密林中上演。
雙方人馬、兵器碰撞,夾雜著陣陣哀嚎聲,在後方的周泰、劉闖二人漠然的看著這幕。
他們已經評估過了,蘇祁安的這支衛隊的確很強,但並不代表強到無人能敵。
人數只有一千人左右,而這次他們出動的足足三千人,這三千人可是蘇康精挑細選,在全州的十多萬大軍中挑出來的。
即便單論實力,可能在某方面會差之一些,但並非不能彌補,一開始就從人數上彌補了這個缺點。
三千對一千,特別還是雙方的兵器、戰馬基本上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剿滅蘇祁安的衛隊,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這也是,劉闖一開始沒有上場的原因,有這三千人在,並且已經在包圍的情況下,蘇祁安想逃出生天,絕不可能。
即便會出什麼紕漏,但二人可都一直看著呢,一旦出現不對,劉闖會立刻帶著預備隊衝上去,勢要擊殺蘇祁安。
隨著雙方來回的衝殺,原本還是呈現勢均力敵的焦灼,不知何時,他們的王精心培訓的精銳衛隊,竟然開始落入下風,而後漸漸的處在劣勢。
二人原本淡定的臉色,瞬間浮現凝重神色,目光掃動著,在二人的注視下,終於看出了問題所在。
蘇祁安的這支千人衛隊,實力比他們強一些,但憑藉人數的優勢,還是彌補回來了,雙方的差距並不出現在個人實力,而是手中的兵器以及身上的甲冑。
童戰等人穿的是普通的布甲,畢竟是騎馬為主,總不可能人人身披重甲,這樣反而會影響速度。
因此,除了在特殊戰場,比如甘蒙二州會有部分騎兵身穿重甲,大部分的騎兵,以及衛隊騎兵都是衣著布甲,或者鐵甲。
這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慣例,這次的交戰他們這邊好點,穿的是鐵甲,本以為會稍微佔據點優勢。
可當廝殺一番,童戰等衛隊騎兵的布甲被劃開後,才發現在他們裡面,穿的竟然是藤甲。
如果僅僅只是藤甲也就算了,他們手中的大刀,不是普通的刀具,是用特製的鐵器打造,表面看不出什麼,可在來回交手十多回合,發現無論兵器的堅固,還是耐磨性,都比他們高了好幾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