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路在政務司一待就是整整一日,一日後,殿內的嘈雜方才停止。
嚴路隨著其他高層陸續的離開了大殿,拜別了蘇祁安,便自行離去。
殿內只留下蘇祁安、楚雄、羅清遠、林苑之、文宣等政務司的大佬。
隨著眾人離去,蘇祁安偏過頭,輕聲道,“不知幾位老師,覺得此人如何?”
“還算不錯,和陳文亮難分伯仲,要是此人真心歸降,倒是一個不錯的好苗子。”
“還是小安的眼光不錯,此人還是有才的,要是能得信任,與陳文亮倒是可以做個對手,我想日後的政務司,會熱鬧很多。”
幾人的評價,對嚴路顯然是很高的,當然嚴路想要成為政務司的高層,還得經過一番磨鍊。
這種磨鍊,幾人並不擔心,蘇祁安磨鍊人才,還是有他的一番本事,像之前的陳文亮,就是磨鍊不錯,如今在政務司也能挑起大梁。
而一個大梁還不夠,還得有更多的大梁,只有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頂起來。
像他們就不說了,自然是政務司的絕對高層,但終究年歲擺在那裡,如果不是蘇祁安多次請求他們出山。
恐怕他們當中,有一半的人,早就致仕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哪裡還至於一大把年紀,還操持著新涼的政務。
不僅僅是政務司,像其他的二司一院,年歲大的,不在少數,為了新涼日後的未來,當務之急就是要提拔一些年輕的大才。
讓他們能夠接替自己的班,而蘇祁安在京都,做的就是尋找天下大才,透過磨鍊,慢慢完成接班。
對嚴路,蘇祁安是很看重,如果不看重,也不會把他恩養起來。
蘇祁安秉承的從來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用了此人,就會給他放權,對他全力信任。
當然要是碰到反水、被刺的,這樣的事也不是不可能,但蘇祁安絲毫不慌。
如今他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暗網機構,除了諜政司還有京都的暗網。
這兩大機構,就是他的眼睛,一個對外,一個對內,只要有官員做出反水背叛之事,最先知道的,必定是蘇祁安。
在這套完整的暗中監視下,甭管任何人,都別想對蘇祁安造成多大的傷害,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改變佈局。
這麼幾年下來,說實話,蘇祁安就很少有看錯的人。
像嚴路,在透過今日政務司諸多大才的見證下,此人基本上不可能有反水的意思。
別的不說,即便他想反水,真的透過了索爾木的幫助,回到了青幽二州,也不可能得到松滋青榮的信任。
原因很簡單,一個本就當做廢棄的棋子,隨著趙涼覆滅,本該一同赴死,沒想到非但沒死,最後還被新涼恩望起來。
自己又透過新涼的渠道,返回青幽二州,這樣的人,就算說的天花亂墜,也不可能得到榮人的信任。
這點嚴路比他們還清楚,所以,但凡只要不是蠢人,就應該知道,如何抉擇。
而且嚴路能夠在這般關鍵時刻,竟敢想以身為誘餌,重返青幽二州,為了減少新涼軍隊傷亡,說服松滋青榮。
就這份魄力,就足以讓蘇祁安覺得他沒有看錯人,他明白嚴路為何要做這般冒險的事。
就是為了能夠在收復青幽二州的戰事中,取得頭功,只有這樣,嚴路才能真正立足新涼。
嚴路的想法和為人,連他本人都很清楚,更別說蘇祁安了。
所以,經過一日的商討,最終他們同意了嚴路的冒險,當然,嚴路此去,肯定也要保護他的安全。
蘇祁安已經給京都暗網,以及一直潛伏的索爾木發了訊息,讓他們暗中配合,保護嚴路的安全。
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直接對榮國宣戰,打出的旗號自然是收復青幽二州,給二州施加壓力。
在這種壓力下,榮國的注意力,自然會全部落在新涼身上,而誰又會在意一個不知名的小小嚴路。
反正,兵發榮國基本上已經定好了,就看嚴路能夠在這一戰中,貢獻多大的力量了。
隨著政務司的議論結束,不出三日的時間,新涼好似準備好了一樣,沒有像之前那般,被動防守,而是打出收復青幽二州的旗號。
將境內六十多萬的軍隊,全部開赴新涼北部,隨著三大軍團的就位,一下子,戰爭的陰雲隨時都要打響。
在這種即將爆發大戰之下,誰也不知道,京都城內,嚴路已經在暗網的保護下,悄摸的去了燕州前線...
新涼六十萬軍隊的開拔,一口氣組成了北部的防線,而且在打出旗號以後,並未被動防守,而是選擇越境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