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昭和仁川平息了眾將怒火,和德康介決定了對大涼的應對之策,此時,東州海州城內,在蘇祁安和東州高層的反覆商議下。
對各州組建軍團一事,基本上也定的差不多,哪怕有爭議的甘蒙軍團,東州軍團,也算是解決下來。
就目前局勢,甘蒙軍團、東州軍團,兵力擴編十二萬人,總兵力為五十六萬,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四萬,這四萬之兵,還是能夠應付各種突發之事。
當然,在海州城的這段時間,決定下來的不止各軍團的編制,還有各軍團的高層名單。
甘蒙軍團、軍團長為謝蒼擔任,副軍團長由宋彪、二猛擔任。
西州軍團、軍團長蘇勇,副軍團長,李虎、趙大。
交州軍團、軍團長陳到,副軍團長,哈魯、薩克。
東州軍團、軍團長樊崇,副軍團長,孟天祥、方敬之。
而中、南二州,軍團長自然由豫王、南州牧兼任,由於自主地位,副軍團長人員蘇祁安並不干預,由豫王和南州牧上報名單就行。
而這六大軍團高層人員,也算定了下來,能夠看到,基本上都是從原先軍級中提拔上來的,就連副手,也是如此。
都是各州的三位軍長,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提拔,也能服眾,不會出什麼亂子。
當然,在眾多軍團中,東州的孟天祥、方敬之二人,顯然不服軍級高層,但他二人在東州的指揮作戰,早就贏得了東州上下的尊重,提拔二人,也在情理之中。
反而因為二人的提拔,也給了東州軍兵士,一種信心,只要盡職盡責,建立軍功,哪怕年過五旬,之前不被重用,但只要建功,就能得到提拔,絕不存在徇私舞弊,一切靠實力說話。
如果有心人發現,肯定會看到在這次提拔的人員名單中,沒有甘蒙二州的王震山、東州的楚雄、吳定國。
無論是資歷還是威望,這三人絕對是綽綽有餘,這三人沒有任命,是蘇祁安故意為之,這三人,自然有更重要的位置等著他們。
只是這事事關重組三司一院,蘇祁安必須要返回西州,才能下手去做。
眼下重要的是組建軍團,是軍隊的改革,而三司一院,是內政改革,都是大事,需要一件一件的來。
許多事,是急不得,先把軍隊之事給解決,在來處理內政之事。
在軍團高層名確定後,眾人緊皺的眉頭,也是微微放鬆,這件關於軍隊改革的事,也算可以實施了。
這次的改革,表面看去是兵力縮減,實際是整合精兵,蘇祁安組建的軍團,除了解決兵力分散,更好指揮外,最重要的還是解決了軍隊後勤補給一塊。
這八萬人,可不全是正規軍,只有五萬人是精銳部隊,剩下的三萬人,由民兵組成。
之所以將民兵納入軍團,也是看中他們閒時為民,戰時為兵的特質。
平時的出戰,基本上不會用到民兵,而是正規軍的精銳出戰,民兵的任務是負責開墾荒地,耕種糧草,負責軍團的後勤。
一旦戰事吃緊,民兵便會轉化為兵,上前助戰,這麼看去,民兵在軍團內的重要性,甚至比正規軍還重要。
正是承擔瞭如此重任,蘇祁安在組建軍團時,特意修改了軍令,第一條就是禁止對民兵有所歧視。
民兵的存在,也替軍團貢獻出了很大的力,正規軍也好,民兵也罷,都是軍團的一份子,都得一視同仁,如若發現有歧視、嘲笑,一律軍法從事,絕不姑息。
為此,軍團內也組建了相應的糾察,就是為了防止軍團內部出現地位不平等的歧視。
蘇祁安知道,剛組建軍團,內部肯定會有很多的摩擦,心理不服從的現象,但這些都是初期時期會發現的,只要合格的引導,這種不好的現象會被扭轉過來,
蘇祁安將民兵納入軍團,就是想讓民兵,成為類似現代軍隊中的炊事班的存在。
要知道,炊事班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去的,都有各自手段能力,才有資格選中的,而民兵也是如此。
等時間長了,會讓這些正規軍知道,民兵不僅不比他們差,甚至比他們強很多。
這樣一來,也能激發正規軍的旺盛鬥志,畢竟,誰都不想輸給民兵,在這種鬥志下,相信軍團日後只會越來越強大。
只要軍團擰成一股繩,又解決了後勤的補給,這樣的軍團,哪有敗的道理?
這一想法,自然也得到了東州高層的一致同意,眾人皆是被蘇祁安的這般安排,給驚的感嘆不已。
他們從未想過,將民兵的納入,會有這般利好的效果,也沒有蘇祁安的這般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