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點生氣地繞過邵遠大步走開。走了沒幾步又更氣地大步走回來。
“誰稀罕你那點破提成?”她做出超兇的樣子壓低聲音,字字都在努力發著狠,“你在那瞧不起誰呢?這麼點錢你想封誰的嘴啊?告訴你,我嘴才沒那麼賤!“谷妙語的最後一句話是當雙關語說的。
她不想直白地說:我才不稀罕講你那點破事呢,我沒那麼o。
要是這樣說聽起來就不酷了。
邵遠正式轉到塗曉蓉那一組去了。據說他轉過去跟的第一單就是吳阿姨家的裝修專案。
秦經理不肯再為谷妙語招新的銷售,因為他潛意識裡覺得那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畢竟看起來谷妙語在礪行裝飾只幹到12月31號的可能性比較大。
谷妙語接受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消沉氣餒,她自己扛起了銷售和設計師兩項職能,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該幹的事。
礪行裝飾從小作坊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家門店,公司規模是有一點了,但小作坊的經營理念並沒有得到太多改善。比起有設計能力的設計師,公司更願意招聘那些有銷售能力的設計師——或者幹脆換個說法,他們其實就是有點設計能力的銷售。
公司沒有能夠駕馭中産階層往上的客戶群體的能力,因為缺乏那個階層所需要的設計能力出眾的設計師。所以一直在以來,公司的定位都是市民階層。公司是靠著走量做出了效益。
谷妙語仔細地想過,自己的單為什麼能夠連續兩次被塗曉蓉撬走。
答案是她把自己的客戶群體囿於公司的客戶群體內了。她為什麼不膽子大一點,去試著拔高一下自己的客戶群體?
比起設計思路的精妙、設計功能的人性化、材料的環保、配套家居與居住者的協調等等這些因素,公司現在的客戶群體其實更在乎的是錢。
他們的收入有限,所以想以盡量少的錢,去辦成盡量多的事,實現盡量多的功能。
塗曉蓉就是抓住了這些更在意錢的顧客的心理,鑽了她的空子,以低價誘惑接連從她這裡成功撬走兩單。
谷妙語想了下自己和塗曉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她的優勢是設計精準人性化,她能根據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在設計上做出各種精妙的變通。她的劣勢是她做不到忽悠,先用低價把顧客誆來,後面再想方設法把價格缺口從顧客那找補回來。
而塗曉蓉和她正相反,她的優勢是能說會道能忽悠,心理素質好,使用各種撈錢手法從不心虛手軟有負疚感。但她也有很突出的短板,她的設計功底不行,她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她給顧客們呈現的設計圖,基本都是顧客想到什麼提出來,她就畫什麼,也不論證顧客提出的想法落實在設計中是否可行合理,導致很多顧客在裝修好之後都有過埋怨之聲。
“當初真不應該把插座挪到這裡,又難看利用率又不高,還得額外加錢。”
這時塗曉蓉會說:“親愛的,這個插座當時真是您自己提出要挪到這的。”
塗曉蓉也沒說錯什麼。加上她會哄人,顧客們往往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不得不說,她的設計能力,確實對不起她設計師的名頭。
對比過自己和塗曉蓉的優勢劣勢之後,谷妙語更明確自己該怎麼做了。
——她決定大膽地把自己的目標客戶拔高一個層次。她要把她的目標客戶定位在本身不差錢、比起價位更在乎設計精妙、設計功能能得到完整實現的中産階層的顧客身上。
這樣的顧客,塗曉蓉費上吐血的勁兒也未必挖得走。
確定好新的客戶目標後,谷妙語忙碌起來。她要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行得通,她的設計能力是否能夠駕馭中産階級以上的客戶需求。
她一身兼二職,雖然有點手忙腳亂,但也不是不能駕馭。
公司其他同事有的對她同情,有的在冷眼看她熱鬧。
幾天過去,她真有了一單成果。她去中産階層密集的小高層樓盤售樓處蹲了幾天,試了試水。某天有位男士去看房,谷妙語假裝自己也要看房,和男士一起被帶到樣板間。
谷妙語進到樣板間裡開始發揮設計師技能。
“客廳裡的燈其實應該見光不見燈為好。”
“櫃子的收納空間,開放部分和隱藏部分其實按二八比例分配視覺效果更好。”
“燈的開關應該改在動線上才對。哦,您問什麼是動線啊?就是人在家裡最經常走動的路線。這個門廳牆壁上的開關有一點靠裡了。”
……
從樣板間裡出來以後,看房的男士對谷妙語說,其實他這是第二次來看房了,都沒覺得樣板間有什麼問題。谷妙語適時遞出名片,表明了自己的設計師身份。
說來也真是她時來運轉,男士錢多事忙,沒空操心,買了房子之後,直接找她簽了裝修的單。一筆可觀的單,一單抵塗曉蓉好幾單的單。
雖然有運氣成分,但這一單還是讓谷妙語有了底氣,她對自己的想法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