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三章:心底寬厚的壽親王

對於沈宏如此虛心好學的態度,王安覺得十分滿意,抿了口茶,卻是悠悠的開口說道。

“指點倒算不上,不過咱家覺得,凡事兒都得按規矩辦,咱家沒記錯的話,這名單當中的商戶,都是從外地來的,戶籍並未落戶在平安府,如何能夠在府中購置田地!沈知府覺得呢?”

很多人以為,在古代就能夠為所欲為,甚至有許多熱血少年憧憬著有一天老天爺能夠一道天雷送他回到古代,然後開始大殺四方。

事實證明,這只能是對歷史一點都不瞭解的渣渣而已。

若是像朱常洛這樣的魂穿還好,若是帶著肉身穿越,單是一個身份證明就夠你喝一壺的了!

大明朝和後世一樣,有著嚴格的黃冊制度,所謂黃冊,相當於後世的戶口本,甚至於有人如果要出遠門的話,就要拿著黃冊去找當地官府開具路引,要是在荒田野地被發現,並且沒有路引證明身份的話,就會被劃為流民。

而流民的待遇,呵呵,被發配去修長城都算是運氣好的。

除了證明身份之外,黃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劃定戶籍,這個戶籍可不是後世的戶籍那麼簡單,當初太祖皇帝登基為帝,開創性的發明瞭獨特的戶籍制度,將治下的百姓按照不同的職業劃定為不同的戶籍,也就是所謂的民戶,匠戶,軍戶等等……

總體來說,黃冊的作用主要在於兩個,一個是表明籍貫,也就是你的老家在哪!另一個就是表明戶籍,也就是你是幹嘛的!

但是事實上,這種制度在明初十分合適,但是到了現在,已經逐漸顯露出它的弊端。

概因按照黃冊制度,沒有特殊情況,百姓是不應該離開籍貫地的,老老實實的在家裡幹活最好。

可隨著社會經濟複蘇,商人這種群體逐漸多了起來,黃冊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如今在外行走的這些商人,嚴格來講都是違法亂紀之輩,歷代統治者為什麼會如此討厭商賈,壓根不是因為什麼扯淡的歧視商賈。

而是因為這幫人對於國家來說沒有好處只有壞處。

首先來說,老百姓要服役要繳稅,要對國家做出貢獻,但是商賈流動性強,一旦離開家鄉,常常是數十年都不回,官府總不可能時時刻刻追著他們回去服役繳稅,如此一來,商賈便成了逃避徭役的重要手段。

再說商稅,現在的交通和通訊都不夠發達,國家對於交易過程缺乏必要的管控能力,自然會導致大量偷稅漏稅的情況出現。

還不僅僅如此,商賈的流動性強這一點導致了他們成為了社會一個強大的不安定因素,試想一下,一個商賈如果在某地犯了一個小案子,然後四處流竄,憑借一地官府的力量難以追捕,而調動全國的力量又小題大做,著實是頭疼的很。

所以這種對於國家來說,毫無益處只有壞處的群體自然要遭到狠狠的打壓……

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對於商賈們來說,他們固然可以藉助自己這種商人的便利來逃過黃冊當中規定的徭役,但是這玩意平時沒有人認真,可一旦有人認真起來,可是要命的啊!

王安的聲音波瀾不驚,但是沈宏卻是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道。

“王公公此言在理,這些商賈並非本地戶籍,豈可在平安府買賣土地,這些交易既是違法,自當作廢!”

見沈宏這麼明白,王安的臉上也是露出一絲笑容。

作廢!當然要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