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的,朱常洛想起了自己前世偶然一次機會見到的一位學術大咖,八十歲的老人,卻渾身充滿著活力,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讓人感到十分舒服自在。
臨走的時候,老人家親自拄著柺杖,堅持跟著他們走了三層樓梯,送到了門口……
苦笑一聲,朱常洛心中對這位徐老先生的印象越發好了,從字裡行間就能看出,這是一個真正的學問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
這樣的人單純,執著,值得人尊敬!
帶著這樣的心情,朱常洛接著往下看。
他這一次給出的題目實際上有三道,第一道是聖賢之言,從大學當中摘錄出的一句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道政治性的題目,也是一道中規中矩的題目,無他,這句話乃是大學當中的開篇綱領,可謂所有的讀書人都對這句話倒背如流。
但是這同樣是一道極難的題目,概因越簡單的題目越能見功力,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大到治國平天下,小到修身齊家,都可以借鑒而得。
一個人的眼界,心胸和學識,從這一道題目當中便可以顯露無疑。
“大學者,大人之學,亦為君子之學,大學之道,於國者,在親民,朱子有雲,親民者,新民也!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日新之謂盛德……”
毫無疑問的是,徐用檢作為理學大咖,他對於大學的理解之深是毋庸置疑的。
一篇制文洋洋灑灑上千言,從各種角度剖析了這句話,典籍故事隨手拈來,甚至延展出了許多人生道理,朱常洛精精細細的讀了三遍,還是忍不住拍案叫絕。
只是看到最後卻是有些哭笑不得。
“……殿下年幼,脾性頑劣在所難免,然聖人亦有年少沖動之時,好勇鬥狠為少年人所誡,望殿下能修身養性,以大學之道明心見性,當為國之大幸……”
怪不得老人家將這麼常見的一道題目,寫的如此深入淺出,詳盡有趣,感情他老人家怕是聽說了前些天朱常洛和徐弘基的那場沖突,所以特意藉著這個機會想要好好教導他一番。
倒是一番苦心了……
放下這份制文,朱常洛接著往下看,如果說第一道題目是一道政治性的題目的話,那他的這一道就是存粹的私貨了。
聖人有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周教六藝,數實成之,故此題為六藝之數……
雖然前面扯了一大堆,但是實際上朱常洛的這道題目是一道數學題。
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自然清楚數學的重要性,平心而論,中國的數學發展程度並不低,不過到了明朝之後,卻是開始偏重八股,而輕視數學,而民間的數學研究方向也開始轉向珠算。
但是朱常洛卻清楚的是,不管是民間還是士林當中,都有一部分對於數學極其喜愛的人,而中國要向工業化發展,數學這個基礎學科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的第二道題目,就是一道數學題。
而且是一道相當難的數學題,已經開始初步接觸到函式的領域,或許在後世,這不過是一道中學程度的題目,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放在現在,絕對是一道終極難題。
所以理所當然的是,即便是大儒如同徐用檢,也同樣折戟沉沙,但是沒關系,這道題目雖然沒有解出來,但是徐老先生附上了他推演的手稿,其中已經足可以看出他的數學造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