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朱常洛的這份詔旨,也的確是他的心血所在。
如今的吏部天官孫丕揚,是個圓滑世故之輩,在朝中人緣很好,很少會得罪人,他的前幾任吏部尚書到最後都在政治鬥爭當中黯然落敗,但是唯獨他穩穩的把住了吏部尚書這個位置,一坐就是七八年。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奉行的和稀泥的策略,他不去招惹別人,別人也不要來招惹他。
在黨爭越發劇烈的朝局至上,他的這種策略的確能夠獨善其身,沒有哪一個勢力會願意得罪一個手握銓選大權的吏部尚書。
而如果遇到兩方勢力爭鬥,為了某一個官階差遣爭鬥不休,難以和平解決,最終必須要他這個吏部尚書來最後敲定的時候,孫天官為了兩不得罪,就會選擇一種公平公正的法子,謂之“掣簽法”。
說白了就是抽簽,把幾個合格的候選人放進盒子裡,抽到誰算誰的。
看運氣決定,公平公正,出了結果只能怨自己運氣不好,誰也別怨孫天官。
應當說,孫丕揚的這種做法,著實保了他的平安,而且他為人謹慎,即便是抽簽,也不是隨隨便便抽的,一些重要的職位上,他必要先仔細考察候選人的能力,確認這些人能夠擔得起差遣,不會鬧出亂子,才會將名字投進盒子裡。
如此一來,既不得罪朝中的各方勢力,也能讓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這種和稀泥的方式,很顯然是不會讓朱常洛滿意的。
當然,按道理來說,即便是不滿意,朱常洛的這第一刀也不會砍在他的身上,畢竟是位高權重的吏部天官,外朝當中沒有人比他的權柄更重了,權威之重幾乎可比內閣次輔。
但是可惜的是,孫天官倒黴,遇上了王錫爵當首輔。
這位老首輔一生致力於改革吏治,肅清官場風氣,往日裡皇帝不願這麼折騰也就罷了,但是新皇登基,正是要做出一番功績的時候。
王錫爵跟朱常洛可謂是一拍即合,下定決心要將吏部大權收歸囊中,這才有了今日的彈劾。
不過可惜的是,朝局複雜,一點點的變故都有可能造成不可知的影響。
朱常洛雖然暫時放棄了啟用張居正的改革,但是有些人卻將老首輔逼到了懸崖邊上……
進退兩難之下,誰還管你朝局是否會動蕩不安,都被人欺上門來,若是再不反擊,王錫爵這個首輔的威嚴何在。
眼瞧著底下大臣已經漸漸有人明悟過來,朱常洛頓時當機立斷,道。
“元輔所言甚是,既然群臣皆是如此請願,朕亦不願拂了眾位愛卿之意,著今日下朝之後,另開廷議,內閣輔臣並外朝七卿共同商議一番,該如何以一條鞭法代之礦稅,解決我朝賦役之法不全之弊,廷議之後上個條陳稟告朕知!”
朝臣再度啞然,想不明白為什麼罷黜礦稅在短短的片刻之間,到了陛下的嘴裡就變成了以一條鞭法代礦稅。
底下幾位內閣大學士面色幾變,聽到朱常洛如此吩咐,再也按捺不住,就要上前開口,卻不防陳矩已經提前一步,上前高聲喊道。
“陛下有旨,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