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二位大匠都有如此壯志,本王也再送給二位一份大禮!”
朱常洛揮了揮手,王安便下去將幾個大大的箱子搬了過來,剛剛開啟蓋子,便有一股墨香彌漫而出。天籟小說『.』2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當中,朱常洛起身走到箱子之前,隨手拿起一本書開口道。
“這是本王在工部尋到的典籍資料抄錄的副本,尤為可喜的是其中有部分永樂大典的殘本,想必對於二位大匠的鑄造能夠有所進益!”
說起這次到金陵城最大的收獲,其實不是重挫了魏國公府,也不是弄到了這兩個大匠,而是朱常洛意外當中在南京工部現了永樂大典的殘本!
在朱常洛看來,當初的成祖皇帝最大的成就既不是打敗了他那個懦弱的侄子,登基得位,也不是遠徵漠北,提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理念,而是在他治下,編撰修訂了永樂大典!
這部堪稱明朝版大百科全書的典籍乃是時任內閣輔的解縉親自主持編纂,前後動用了朝野上下過兩千人參與編寫。
內容包括從古至今的經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誌、陰陽、醫蔔、僧道、技藝等等各個方面,總字數過四萬萬字,基本上儲存了現有的各個領域的知識。
甚至就連後世韃子的四庫全書也是依照永樂大典的殘卷編修而成的。
不過讓朱常洛有些可惜的是,這部鉅著自編成之日起,就不是為了傳播知識,而且為了傳承知識,所以它編成之後便一直儲存在京城的文淵閣當中,只有皇帝和閣老以及六部尚書有資格翻閱。
而且不知為何,正本現在已經遺失,儲存在皇史宬當中的是世宗皇帝當時刊印的副本,讓朱常洛驚喜的正是在工部現了永樂大典的殘本。
當然,不是原本,而是抄錄本,而且只有一少部分,但是隻有這一少部分已經讓朱常洛心滿意足了。
這部分當中記載了農法,歷法,演算法還有最最關鍵的火器研究歷史,毫不客氣的說,有了這些典籍的幫助,加上李季的煉鋼法,足可以製造出可以在戰場上揮大作用的武器。
一念至此,朱常洛對於京城當中的那本完整版永樂大典也更多了幾分垂涎,如果他所記不錯的話,正史當中永樂大典最後一次出現就是在萬歷年間。
至少到現在為止,這本煌煌鉅著應該還好好的呆在皇城當中。
“殿下,這……果真是永樂大典?”
兩個本打算告退的大匠頓時眼中亮,也顧不得形象,疾步走到箱子前。
李季吞了口唾沫,身子微微有些顫抖著說道。
說罷,在箱子當中翻找了一陣,捧著一本新鮮抄好的書籍頓時老淚橫流。
“果真是它!第四千六百五十卷……先祖所述筆記,果真是它!”
“李師傅這是……”
朱常洛明顯也是被嚇了一跳,望著李季疑惑的問道。
片刻之後李季的情緒方才穩定下來,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