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第一天比林暮秋預想的要緊張得多。清晨六點,一陣刺耳的鈴聲將他從睡夢中驚醒。尚未完全清醒,宿舍門就被推開,一位身著黑色訓練服的年輕女性站在門口。
“五分鐘內收拾好,到訓練場集合。”她的聲音冷靜而不容置疑,隨後便轉身離去,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解釋。
林暮秋匆忙洗漱更衣,按照昨天參觀時記住的路線找到了訓練場。這是一個寬敞的室內空間,牆上裝飾著古代符號和現代監測裝置的奇妙組合。中央區域鋪著特殊材質的墊子,周圍設有各種訓練裝置。
他到達時,那位女性已經在場地中央等待,雙手背在身後,姿態如同一把出鞘的劍,鋒利而警覺。
“你遲到了三十秒。”她說,眼神銳利地打量著林暮秋。
“抱歉,我不知道——”
“在這裡,不知道不是藉口,”她打斷道,“我是蘇雨晴,天機局特別行動組組員,負責你的基礎訓練和安全保障。”
林暮秋仔細觀察著她。蘇雨晴看起來比他大不了幾歲,或許二十五歲左右,身材修長,黑髮束成一個利落的馬尾。她的面容可以稱得上漂亮,但那雙眼睛——深邃而銳利,彷彿能看透人心——才是最引人注目的特徵。
“開始熱身,”蘇雨晴命令道,同時開始做一系列流暢的伸展動作,“源士的能力與身體狀態緊密相關。軟弱的身體無法承載強大的能量。”
林暮秋跟隨她的動作,很快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伸展實際包含了精妙的呼吸控制和能量引導。二十分鐘後,他已經微微出汗,而蘇雨晴看起來仍然從容不迫。
“現在,基礎感知練習,”她從一個盒子中取出幾個小物件,放在林暮秋面前的桌上,“閉上眼睛,用你的能力感知這些物品的歷史。不要刻意用力,讓能量自然流動。”
林暮秋依言閉眼,伸手觸碰第一個物品——一枚看似普通的銅錢。隨著接觸,畫面開始在腦海中形成:一位商人在繁華的集市上交易,銅錢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然後是一場戰亂,銅錢與其他財物一起被埋藏;最後是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清理它。。。
“宋代銅錢,經歷過戰爭掩埋,約二十年前出土,”林暮秋輕聲說,睜開眼睛,“有趣的是,它似乎一直被視為護身符,而不僅僅是貨幣。”
蘇雨晴的表情首次出現了一絲波動:“很準確。繼續。”
林暮秋依次觸控了其餘幾件物品:一塊石頭碎片(來自古埃及的神廟)、一段木料(古代沉船的一部分)和一枚不知名的金屬片(似乎來自某種古代裝置)。每次他都能準確描述出物品的來源和部分歷史,甚至包括一些考古記錄中沒有的細節。
“你的感知能力確實很強,”蘇雨晴評價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情願的讚賞,“但那只是開始。現在我們要測試你的能量控制。”
她領著林暮秋來到房間另一端,那裡有一個裝置,中央是一個小型的水晶球,周圍環繞著複雜的測量儀器。
“把手放在水晶上,嘗試引導你體內的能量,讓它流入水晶。目標是點亮它,但不要過度注入能量。”
林暮秋深吸一口氣,將手放在水晶上。他感到體內的能量開始流動,如同溫暖的水流沿著經絡移動。水晶逐漸發出微弱的藍光,然後越來越亮。
“控制住,”蘇雨晴警告道,“太多了。”
但能量似乎有自己的意志,持續湧入水晶。光芒變得刺眼,儀器開始發出警報聲。就在水晶似乎要爆裂的前一刻,蘇雨晴迅速將林暮秋的手拉開,同時自己的手按在水晶上,吸收並重新分配了過剩的能量。
“這就是我擔心的,”她皺眉道,“強大的感知能力,糟糕的控制力。太危險了。”
林暮秋感到一陣羞愧:“對不起,我不知道會這樣。”
“所以我們要訓練,”蘇雨晴的語氣稍微緩和,“源力不是玩具,失控的能量可能傷害你自己,也可能危及他人。”
接下來的幾小時,他們進行了各種基礎訓練:能量控制、精神集中、簡單的防禦技巧。到中午休息時,林暮秋已經精疲力盡,而蘇雨晴仍然看起來精力充沛。
“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嚴厲?”午餐時,林暮秋忍不住問道。
蘇雨晴停下筷子,直視他的眼睛:“因為外面的世界不會對你仁慈。特別是對於源士來說,能力越強,危險越大。”她停頓了一下,“我見過太多有天賦的源士因為準備不足而遭遇不測。”
“你也是源士嗎?”林暮秋問道。
“是的,但我的能力型別與你不同。”她簡短地回答,明顯不願多談。
午後的訓練更加專注於理論學習。蘇雨晴向林暮秋介紹了源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型別的古代能量裝置及其識別方法,以及全球龍脈網路的基本構造。
“龍脈網路就像地球的神經系統,”她解釋道,“主要節點位於地質活動活躍區域,如斷層線和火山帶。古人建造特殊結構來引導和利用這些能量,有些用於通訊,有些用於醫療,不幸的是,也有些用於戰爭。”
“為什麼這些知識會失傳?”林暮秋問道,“如果古代文明如此先進,為何會突然消失?”
蘇雨晴的表情變得凝重:“歷史上有多次文明斷層。最廣為接受的理論是,源力技術的過度使用導致了全球能量失衡,引發了災難性的自然災害。倖存者為了防止悲劇重演,有意隱藏或銷燬了這些知識。”
林暮秋思考著這個答案:“所以我們現在重新發掘這些技術,難道不是在重蹈覆轍?”
“這就是天機局存在的原因,”蘇雨晴回答,“我們的任務不僅是研究古代技術,更重要的是確保它們被正確、安全地使用,防止重蹈歷史覆轍。”她停頓了一下,“當然,不是所有組織都有這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