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雨晴點點頭:“緊張是正常的,但記住你的訓練。遵循協議,保持冷靜,不要逞英雄。任務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源力裝置不落入不當之手,其次才是收集資訊。”
“日升研究會到底是什麼樣的組織?”林暮秋問道,“他們為什麼對這些古代技術如此感興趣?”
“東洋國在二戰後軍事發展受到限制,但他們一直在尋找替代技術來維持國家安全和國際影響力。日升研究會表面上是一個私人文化研究機構,實際上得到了政府某些部門的秘密支援。”蘇雨晴解釋道,眼神變得銳利。
“他們特別關注古代東亞的共同文化遺產,認為這些源力技術原本也屬於他們。石井隆一是他們的核心研究員,曾在多個國家的考古現場出現,尤其對武器相關的古代技術有特殊興趣。”
林暮秋思考著這些資訊:“那麼,我們與他們是完全對立的關係?”
“情況比那複雜,”蘇雨晴回答,手指輕輕敲擊車窗,“政治上,各國都在表面維持合作研究的姿態,同時暗中競爭。有些技術確實需要國際合作才能復原和理解,但沒人願意完全共享。天機局的立場是優先保護炎夏境內的遺蹟和技術,同時監控其他國家的研究進展,防止危險技術的濫用。”
他們到達機場後,被直接引導至一個私人航站樓。一架中型噴氣式飛機已經在等待,看起來像是普通的公務機,沒有任何特殊標識。
登機後,林暮秋發現機艙內部配備了先進的通訊和監測裝置。除了他和蘇雨晴,機上還有兩名技術人員和一位林暮秋沒見過的中年男子,對方穿著隨意但舉止沉穩。
“這是鄭鴻博士,考古語言學專家,”蘇雨晴介紹道,“他將協助我們解讀遺址中可能出現的文字和符號。”
鄭博士與林暮秋握手,微笑著說:“久聞大名,林同學。聽說你在古代符號解讀方面有特殊天賦。”
飛機起飛後,蘇雨晴展開了一個全息投影,顯示出工地的衛星影象和初步考古報告。
“目前已知的情況:三天前,陽洛城東一處商業中心地基開挖時,工人發現了一系列地下結構。當地文物部門初步確認這是東漢時期的建築,可能與陽洛觀星臺有關。”
鄭博士補充道:“漢代的觀星設施通常與政治和宗教緊密相連。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象變化反映帝王統治的正當性,因此觀星臺不僅是科學設施,也是政治和宗教權力的象徵。”
蘇雨晴繼續:“特殊之處在於,初步調查發現地下建築中存在大量不明金屬構件,這在同時期遺址中極為罕見。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些金屬似乎形成了某種與天文觀測相關的大型裝置。”
她切換到另一張圖片,顯示出一個金屬圓盤的區域性照片,上面刻有精細的紋路和符號。
“這些符號,”林暮秋湊近看,感到一種奇怪的熟悉感,“它們不只是描述天體執行,還記錄了某種能量流動模式。”
鄭博士驚訝地看著他:“你能看出這些?這些符號的組合非常罕見,我只在極少數古籍中見過類似記載。”
林暮秋不太確定自己為什麼會知道這些,只能誠實地說:“這些符號。。。對我來說似乎能直接傳達資訊。自從那次在洞穴中的經歷後,我對某些古代符號有種直覺上的理解。”
蘇雨晴和鄭博士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這正是我們需要你的原因,”蘇雨晴說,“如果你能現場解讀這些符號,我們就能更快理解裝置的功能和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