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組研究室裡,劉嬌嬌正在興奮地一把把拿起一批剛剛從安風鐵礦場送回來的手術刀認真觀看,一邊贊嘆道:“阿山、阿強他們太了不起了,穿越僅僅一年時間他們就把現代手術刀給我們造出來,我們發展的速度連自己都想象不到。”
“你也別光表揚阿山他們,”旁邊的石柳青打趣道,“你們家阿海也不錯啊。”
劉嬌嬌看了她一眼笑了。她當然也知道伍東海他們努力工作的結果:搬到穿越城才兩個多月,他們利用鹽鹵、煤礦和那些在京城購買的礦石原料,製取了燒堿、純堿、硫酸、酒精乙醇)、油酸、煤焦油、苯酚、甲醇、甲醛、硫酸銅、硝酸鉀、氯化鎂等數十種實驗室常用化學品。
很多化學品正在逐步得到應用,例如氯化鎂用來生産鎂金屬,為製造幹電池準備材料,煤焦油開始用來生産瀝青,鉀肥也正在研製之中,還有不少東西可以用來作為藥物了。
劉嬌嬌拿起一把手術刀,從福爾馬林甲醛的水溶液)裡取出一隻老鼠,嘗試這把手術刀的效果。只見刀刃輕輕一劃,老鼠的胸腹立刻出擊現一道深深的刀口,翻開刀口,平整無比。
“太鋒利了,簡直不輸於21世紀的刀片。”劉嬌嬌看這被開膛剖肚的老鼠笑道,“剩下的刀片終於可以還給阿龍刮鬍子了。”
這段時間來,大家都是使用刀片做解剖,刀片畢竟不是專業手術刀,雖然鋒利,但是用起來不如手術刀順手。況且,刀片畢竟有限,這幾個月的使用,刀片報廢得已經差不多了,只有兩片刀片留著萬一手術要用到,所以才沒拿出來用。
季龍和軍事組的同學們這時候和劉嬌嬌一樣,簡直興奮得不得了。因為安風鐵礦運來的一船嶄新的環首刀正在一捆捆擺放在兵營武庫中。
其中一捆特製的長刀,就是為穿越人猛將們量身定做的。
環首刀分步兵刀和騎兵刀,步兵刀一般較短,太長了就不方便使用。按照秦漢人的身高標準,步兵環首刀一般長度在7090厘米之間,少數個頭高大計程車兵使用超過90厘米。騎兵用刀長度在110120厘米之間,最長的達到140厘米。
穿越人軍事組成員平均身高比漢代人高出十幾厘米,刀具的長度自然需要量身定做。即使最矮的聶帥,身高也超過大多數漢代人,所以給他打造的環首刀,步戰用刀長88厘米,騎戰用刀118厘米,而張海舟的長度分別是110厘米和130厘米。
聶帥拿起自己的步戰環首刀,只見新刀寒光閃閃,刀刃鋒利無比。在靠近刀柄的地方,還烙上了“聶帥”兩字。
聶帥舉刀做了兩三分鐘劈砍動作之後連聲贊道:“阿山他們簡直就是人肉電腦,刀的長度和重量跟我的身高和力量幾乎完美結合。不過……”
聶帥拿起張海舟的長刀比了比說道:“為什麼我的刀刀背更厚一些,而你們的好像都多薄一些?”
眾人一起拿起自己的步戰環首刀來相互比較,果然刀背的厚薄是不一樣的。比如張海舟的刀最薄,刀背只有5毫米,而聶帥的最厚,達到9毫米,其他人也各有不同。
“我明白了,”大家看了一會兒,李雲英突然說道,“刀背厚薄影響到刀的重量,大舟的刀特別長,所以做的刀背薄一些,否則太重,影響發揮最佳水平,也不能持久戰鬥。大帥的刀最短,所以做得最厚,否則太輕,不適合大帥的臂力,不能發揮最佳殺傷力。”
“哈,難怪那天阿山來看我們訓練,記錄我們每個人練啞鈴的重量,我問他記錄這個幹嘛,他一直笑著不答,說以後你會知道。”張海舟道,“原來他用來參考製作環首刀的重量。”
季龍笑道:“果然是科學家制造的東西就不一樣。”
“可是大舟的太薄,不怕容易折斷嗎?”聶帥有點疑惑道,“你看這個時代環首刀的標準厚度都在1厘米左右。”
“傻逼,”吳君寧罵道,“阿山他們七八個人一年來每天在冶煉爐前跟工人們工作十個小時,練出來的鋼鐵硬度和韌度還跟東漢一樣,你當他們都是白痴嗎。”
“對對對,”聶帥忙笑道,“是我白痴了。”
“喂喂喂,”曹中智突然在牆角那裡喊道,“快過來看看!”
眾人沖到他身邊,驚道:“馬鐙!馬掌!”
“阿強和大興他們真是雪中送炭啊!”王詩星嘆道。
幾天前大家聽說孫香來到壽春,接替陳紀擔任壽春令,而陳紀則調任廣陵太守,大家都感覺情況不妙。
大家雖然不知道孫堅何以對穿越人如此窮追猛打,但人人心中明白,穿越人跟孫堅的正面沖突似乎不可避免,所以,李方強這個時候送來的這批武器裝備,確實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