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同樣模樣的‘大爸爸’?”
“是這樣的!”海螺很篤定。
陸遠有點懷疑人生,這什麼詭異的文明?
“你別覺得奇怪,‘大爸爸’的形象,主要活動在四到六歲之前。”
“四歲之前能留下的記憶不是很多,但人和人的親密關係,卻是在4歲前建立的,再大的孩子,就養不熟了。”
“嗯……是這樣。”陸遠記得,人口買賣的那些傢伙,都是要小的,年紀大的養不熟就不要了。
海螺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繼續說道:“所有幸福的童年,穩定的情緒,都是在年紀小的時候建立的。”
“一個氛圍平和的家庭,小孩子會更加自信。”
“一個家庭環境複雜,糾紛頗多的家庭,小孩子會進化出警惕、不信任的意識,就好比森林中的狼,總比家裡的狗更加警惕。”
“他們的能量大部分都用來進化這些警惕感官了,更不容易融入社會。”
“所以年紀越小,家庭環境越重要。”
“隨著年紀增長,校園活動會逐漸代替親屬關係,在校園中會有長期的兄弟姐妹關係。”
“‘大爸爸’的模式會慢慢退出。大家會意識到,‘大爸爸’不是親爸爸,但也沒關係,大家都能接受。”
“在這種培養機制下,綠茵人的思維是健全的,人格也是獨立的。而且大家對大長老,也挺信任的。”
陸遠隱隱明白了。
按照很多人類家庭的經驗,如果撫養了一個孩子,只要投入足夠多,養得足夠好,等他長大好再告訴他,你其實不是親生的,孩子其實也不會介意太多。
畢竟感情這玩意很難輕易磨滅。
養育之恩,是大於生育之恩的。
而發明了這一方式的綠茵文明,生產力發達,民眾壽命悠長,享樂主義嚴重,生育率低得離譜。
一億人口,一年誕生孩子的數量還不到五千人!
那時候的大長老“憂心忡忡”,再這樣下去,都不需要什麼外敵,綠茵文明不就自我滅絕了?
於是在某一次議會中,綠茵文明制定了強制生育法案:年輕的男女,在五百歲之前,如果還沒生育生子,需要強行捐獻生殖細胞,在人造子宮中孵育一個嬰兒!
這個沒有爹媽的孩子,也不需要你撫養,由我大長老來養!
於是綠茵文明的巨嬰,紛紛贊同。
綠茵人甚至為此開發了一整套虛擬世界中的智慧體系,讓大長老的虛擬影響教育嬰幼兒,讓他們感受到基本親情,產生和諧的家庭氛圍。
這樣培育出的孩子,其實品質也還不錯。
陸遠不由得吐槽:“你們的大長老,為了綠茵文明的延續真是煞費苦心……”
“又當爹又當媽的,連這種奇怪的方法都讓他給想出來了。”
海螺不由得臉紅了,有點羞赧又有點氣惱——綠茵文明的大長老,還沒死呢!
小心那個【魔】跑過來找你算賬!
她輕輕跺了跺腳:“反正你嘲笑大長老也沒意義,因為你自己就要抄襲大長老!”
“而且這一撫養計劃,也是有條件的。”她很耐心地說道,“第一呢,得有一個像大長老一樣,有能力,有愛心的大家長。”
說到“有愛心”這三個字,她自己都笑了:“反正就是要有愛心!你有沒有愛心?!”
“我肯定有啊。”
“第二,哪怕他們成年,這個大家長,還是得繼續管事,要給他們在社會上足夠的生存資源。”
“你要知道,一個人最大的人脈就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