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學生群體,就更不服氣了。
怎麼就是一級文明?
不過事實如此,人類到現在,依然沒辦法做到家家戶戶都有電視。
大部分人還是在廣場的大螢幕、大會堂中的螢幕上看電視。
手機也沒有普及。
沒辦法,自己造不出晶片,憑藉“萬能工廠”,能造幾臺手機?
工業能力的攀升,真的很困難,甚至比唯心技術的發展更加困難,它需要人口以及市場,需要不停的迭代。
但工業能力和唯心技術,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這一搬山工程,將指導我們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實踐中,提升工業能力。如果我們能順利將山峰懸浮起來,那麼意味著我們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二級文明瞭。”
搬山計劃——首先第一個困難點,得為整座山,製造一個大型地基!
這個地基其實是最大的工程量,預計耗費五百萬立方米的水泥,以及大約一百萬噸的鋼筋!
該資料對比曾經的工業克蘇魯·大夏國,確實只是毛毛雨,大夏國一年生產20億噸的水泥,10億噸的鋼鐵!
但對人類18文明而言,實在是難如登天。
人類連個正兒八經的水泥廠都沒有!
好在隔壁有個裡澤文明,水泥廠他們還是有的,陸遠打算把他們的裝置拆下來,用萬能工廠克隆一些,然後大規模鋪開。
至於鋼鐵廠、化工廠,也是如此。
“萬能工廠”真的是神器般的存在,雖然製造晶片的速度很慢,但製造笨重的機器反倒挺快速的。
如此,便能夠快速補齊人類的工業實力。
第二個困難點,對能源的消耗也會增大,這座山也有將近0.9億噸呢!
罌虞樹不可能再承載太多的能量消耗,必須要用物理能量,去代替唯心能量。
當然,這個事情可以透過核電站解決。
陸遠準備把核電機組也複製幾個,順帶著找一找鈾礦,挖上一筆,指不定以後還能做核彈呢!
還有第三個困難點,工業鋪開了之後,需要更多的人口,否則工業難以長期維持。
不過超自然社會嘛,利用綠茵樂園的自動化生產,能提高大量的工作效率。另外,有一座“綠茵之山”的產出,確實可以讓更多的人口,提升到二級的水準。
讓普通平民享受時代紅利,是陸遠所追求的目標。要是人太多,沒有資源養,新生代都是一級,顯然會矛盾叢生。
但把大夥全都堆到三級,現階段還是沒那個能力。
故而經過綜合考慮,四十萬人可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字。
再考慮到二級強者,平均年齡在200歲左右。
每年誕生的人口將提升到20002200人,基本上就能維持人口的長期平衡了。
……
這一節目播出後,陸遠很明顯感覺到,有一股“氣”醞釀在人們心中,傳遞到了社會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