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類18文明,或多或少也有類似問題。
所以第一點,必須得穩固根基,建立屬於人類自己的標準工業體系,把這些歷史殘留問題徹底消滅!
第二點就是……人口。
人口不夠,純粹物理工業是很難發展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和南嶼文明戰鬥的時候,對方使用了一種“微米機器人”,到現在人類也沒搞出那玩意。
從源火文明那裡得到的可控核聚變圖紙,人類也同樣沒有實現。
人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在這裡,我鄭重宣佈:在未來的50年,綠茵城的人口將擴充到100萬,也即每年誕生一萬以上的新生兒。”
“與此同時,義務教育的年限將提升到24歲,也即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畢業。”
“我們將成立五所全新的高等大學,以及12個研究所,將報考博士生的年齡,放寬到60歲。”
“與此同時,將成立200個新型企業,從事的專案分成唯心與唯物兩大塊……”
這一條條決議一播出,便引發了廣泛的議論。
畢竟這些事情涉及到了個人利益。
為了照顧新一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資源,是投入到年輕一輩的。
這很正常,年輕人沒人脈也沒資源,哪能和奮鬥了一百多年的老一輩相比擬?
但年輕人才是未來的希望,一旦年輕人不再奮鬥,文明也就不再前進了。
“政府一下子搞出這麼多投資,不會財政嚴重赤字嗎?”
網路論壇上的討論氣氛還算友好,雖然大部分投資都給了年輕人,但自己的待遇沒降,問題就不大。
“放心,政府現在還挺有錢的。而且平攤到50年,這個赤字規模相當有限。”
酒吧當中,鼠人工匠們喝著酒,感嘆著……
或許他們也有過蒸蒸日上的那一刻……誰知道呢?
……
陸遠輕輕噓了一口氣,其實能夠預料到大夥的想法以及討論。
新老之間的矛盾,在進入極大富裕階段之前,每個時代都會長期存在。
新一代覺得老人佔了茅坑不拉屎,老人覺得新一代躺平啃老,一代不如一代——屁股決定立場,人的本性如此。
不過幸運的是,船小好掉頭,現在就四十多萬人口,倒也沒那麼稀奇古怪的言論。
只要財富的分配能夠合理,現在這個大家庭的模式,還是能繼續下去的。
但到了數億,甚至數十億人口,這個模式可能就不太行了,到時候各種社會思潮叢生,什麼動物保護、環境保護,還有什麼拳法都出來了——1%的人口能佔據90%的輿論發聲量,整個文明都被帶歪。
不過陸遠也不打算搞這麼多的人口,他覺得發展個數千年,長期穩定在5001000萬就差不多了。
而且得是高質量的,他喜歡精英路線。